|
文章 本文谈谈有关个别辅导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其中有些并不新鲜、无创新的成分,但对不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或许有所补益。
一、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和帮助。
个别辅导要取得好效果,要能在个别辅导过程中体现教育与教学的融合,首先就要让学生在接受辅导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和帮助。
我们不时听到老师在辅导学生时说这样的话:
(1)“你看,刚才上课才讲过的,你就是不听讲!这不,不懂了,还要我来单独给你重新讲。唉!现在好好听我讲!”
(2)“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啊!”或者“你怎么这么笨啊?!”
(3)“哎呀,这种题目我给你讲过好几遍了,你怎么还错啊!这回给你讲了,以后可不能再错啊!”
类似这样的话,都会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疏远,致使辅导的效果大打折扣。
关于(1)。我们可以在耐心地给学生辅导、学生掌握了当前的学习内容之后,再对孩子说:“你看,我一讲你就明白了。要是今天上课时你就专心听,你就可以和大家一起完成功课了!”这样学生会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帮助和关心,同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内疚感。内疚感是儿童改正缺点的重要动力之一。
关于(2)。其实说这类话的老师如果事后平心静气地想,就会认识到这样的责备、抱怨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让学生产生失望、毫无信心、自我封闭的心理,这是对学生有伤害的,当然会严重影响辅导效果。对学习基础特别差、能力特别弱的孩子,我们老师应该给以加倍的关爱。我们可以巧妙地创设情境和机会,在学习上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有一些进步,就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关于(3)。既然如此,作为老师可能就要反思自己辅导的方式方法是否有欠缺了,而不能把责任全推给学生。当然极个别、极特殊的学生除外,遇到这么特别的学生,这么责备他,我想他也只能是无辜和无奈。我们何苦让这种本来就值得同情的孩子再徒增烦恼呢。
二、尽量确保每次个别辅导让学生有收获,并且愉快结束,而不能一无所获、“不欢而散”。
学生接受辅导,能感觉到有收获、能产生愉快的体验,他就愿意并且进而喜欢接受个别辅导,乃至以后会在遇到学习困难时主动请教老师。
反之,我们看到有的老师因恨铁不成钢产生的急躁情绪,或因为死守预设得过高的辅导目标,往往导致某次辅导一无所获,最后以老师生气地责备学生、学生委屈地挂着眼泪而“不欢而散”。这样的“不欢而散”一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二是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后继的学习有消极影响,严重的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抵触、对数学的厌恶。
也许学困生在课堂上暂时不容易得到老师的表扬,也许他们的课堂作业本暂时不容易得到五角星,但老师可以在个别辅导过程中创设机会让他们得到。辅导过程过半,如果觉察到本次辅导预设的目标难以达成,就悄悄地降低要求,相机出一两道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或经老师点拨能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确保每次辅导学生感到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以老师肯定的评价愉快地结束。下文还会具体谈这方面的例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