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悟雪山西藏民俗读后感1200字
(读〈西藏民俗〉有感)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理性的时代。人们的心理空间彼此分开,我们孤独、惶惑,渴望重返天真无邪的年代……
西藏是一种情绪,宁静而又奔放。在超拨、狂迷的山地那里,把理性深埋,感性地找到内心的真实与纯洁……
到西藏寻找西藏,倒不如说是在寻找我们自己……
“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山川相连/呀啦嗦/那可(就)是青藏高原?”
大自然的生命力就是这般的神秘。青藏高原,曾经沧海,现却是世界的屋脊。青藏高原,世上最为高大最为年轻的高原。平均海拨为四千多米,高原为群山所拥抱,西南和南侧是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北侧立巍峨昆仑,东南是著名的横继山。高原内部东西走向的山脉绵延。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各山脉海拨都极高。山地海拨在六千米左右的,山地上部终年白雪纷飞,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极是壮观。
雪山较有名的有太子雪山。人说到藏,必游太子雪山。此山“处于滇川藏接合部德钦县,北枕冰雪之山,南临大冥之水。在飞雪千里的群山中,有海拨六千米以上的雪山十余座,称为‘太子十三峰’。”“其中,卡瓦格博是云岭高原上的最高峰,高六千七百米。藏文经典称为“绒赞卡瓦格博”,即河谷地带雄奇高峻的白色雪山之意。卡瓦格博拖下无数冰川,其中最有名的“明永恰”(恰:藏语意冰川)乃是世上绝无仅有的低纬度高海拨季风海洋风现代冰川,千年冰雪在一天之内不同时刻呈现不同的冰姿玉态,如雨痕秋水般,泛着湛蓝的光泽从巅峰一直奔向彩色的澜沧河谷,微风动处,雾气涵着冰花漫天飞舞,送来阵阵寒意。由于地势高寒,卡瓦格博终年负雪,阴晴不定,片云可致雨,看似风和日丽,顷刻风云突变,雨雪纷飞,弹指间又雨散云收,雨丝风片无踪。”“在雪山之脚的烟云深处,隐隐有几处潇洒村落,当西山日落,群峰中炊烟冉冉,更显几分世处桃源的祥和与宁静。“(见《西藏民俗》2000年四月《太子雪山》)
“到迪庆而不到太子雪山,不能得到香格里拉的神韵。半个多世纪以前,几位英国探险家的飞机迫降在一个名为“香格里拉”的地方。从此,香格里拉成了伊甸园的代名词。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失去的地平线〉一书中,为世人描绘了这个隐藏在中国西部山中的神秘王国——香格里拉。”书中“那个远离尘网的桃源净界,使当时饱受战争之苦的西方社会,看到了东方精神的至高之境。”但“香格里拉”仍是个未解之谜。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专家认真考察,慎密论证,最终证实:被雪山环抱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就是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那个神秘王国。”“迪庆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结合部,横继山脉的腹地,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经这里央滇西北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奇观。澜沧江流经太子雪山一段时,川空谷幽,下段江岸平畴苍莽,沃野千里”,“太子雪山西部,怒江奔腾澎湃,一泻千里,终归大海……西岸是高黎贡山,怒江峡谷经其三千余米的相对落差,被称为东方大峡谷,独特的山姿水态、风土人情。”(节选自《西藏民俗》2000年四月《太子雪山》)太子雪山——香格里拉——人类的精神乐园。
说起雪山,当然不会忘了珠穆朗玛峰。珠峰高达八千八百四十八米,为世界屋脊之巅。此峰常年冰雪覆盖,以险峻著称,人称“世界第三极”。她是藏人心中的“神女峰”,长年披着白色的面纱,发出蓝茵茵翡翠似的冷光,高贵典雅却又难以亲近。曾几何时,“人们以仰视的目光对她顶礼膜拜,渴望走近她,渴望着与她对话交流,却又不得不将这种无奈的渴望化为祈祷和跪拜,偶有雄鹰从雪山展翅飞翔,慰藉着“女神”寂寞的灵魂。”(节选《西藏民俗》2001年2月《雄鹰从这里展翅飞翔》)然而,岁月长河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膜拜和恐惧。一批批登山健将,敢于打破神话,挑战生命极限征服雪山,“用生命丈量雪山高度”,“用坚实的足迹在冰峰上留下生命的印记,让冰冷的雪山因为有了他们的]而变得瑰丽多姿。”“登山运动是一项挑战极限的运动,除了强健的体魄、勇敢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外,还需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独,这是一项强者的运动”。“登山路上虽然没有喝彩和掌声,但是登上顶峰站在离太阳最近的高度放眼四望,碧空如洗、群山莽莽、云雾缭绕的美景却是对勇敢者最大的褒奖。可有的时候就连这样的奖励也不得不算是奢侈”,“每一次成功登顶的喜悦都伴随着攀登过和程中的艰辛而来。皑皑白雪是雪山美轮美奂的光环,而突如其来的的雪崩、变幻莫测的天气和高寒缺氧却是登山者的顽敌,时时威胁着登山者的生命。这时美丽的“女神”更像是白色的“死神”,每一次的攀登高峰,都是与命运的一次抗争,是同“死神”的一次较量。”(《西藏民俗》2001年2月)
你不得不感悟为何藏人赋于雪山某种灵性而视之为神山,不得不感悟雪山的力量,不得不感悟人与自然的挑战中生命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