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5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讲学稿导学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01:0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讲学稿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自主积累本文的生字生词。
2、能准确领会本文的思想主旨。
3、会体验父爱的真挚内涵,能深刻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领悟语言风格。2、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难点:1、描述手法灵活巧妙运用。2、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简单了解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及小说《城南旧事》。
2、给下列加点 字注音。
衣襟(   ) 骊(   )歌  花圃(   )  咻咻(   )
抽屉(   ) 哭号(   )  雇(   )车  鸡毛掸子(   )
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的内容。

4、有评论者认为本文有两条线索,要找出来那可相当有难度,老师也花了很大工夫去揣摩,你愿意也试着找一找吗。提示你:线索可以是物品、人物、时间、事件、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感情变化等等,找到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同类词语,仔细分析,如 果它能将文章零散的材料贯穿成一个统一而紧密的整 体,那么它基本就是了。有时文章会有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时空连“线” 。在许多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学生阅读时如果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二、因物取“线” 。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三、反复出“线”。阅读时学生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散文都常用。四、以情导“线” 。上面讲的三种阅读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掌握,而感情线索常常是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之中,这就需要阅读时 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二、课堂研讨:
(一)检查预习。
(二)研读通篇课文,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我为什么要赶着回家,“好象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2、父亲的病情沉重,你是哪儿看出来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些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吗?这就叫伏笔,好好体会一下。

3、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回忆起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时,主要写了哪几件事?你觉得“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4、文章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含义?

5、在风里、在雨里、在爱的港湾里漂流,在一次次磨难中渐渐长大,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英子成长的足迹吗?


6、讲述成长过程中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要求情真意切,具有感染力)。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后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01:05:52 | 只看该作者

五、 拓展延伸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间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 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真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个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面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就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来源:学科网ZXXK]
第一次打你的原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经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 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永远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败,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十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为人父母时, 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来源:Zxxk.Com]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要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久。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 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我”打孩子的原因是什么?   


2.用几个词语概括“我”的心理过程。


3.“打与不打都是爱”,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01:05:59 | 只看该作者

天才梦
选自《张爱玲文集》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四卷。张爱玲(1920—1995),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现代女作家。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遗老〕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年人。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朝李商隐诗《夜泊秦淮》中的诗句。”,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遇到笔画复杂的字,我常常跑去问厨子怎样写。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失恋自杀的女郎。我母亲批评说:如果她要自杀,她决不会从上海乘火车到西湖去自溺。可是我因为西湖诗意的背景,终于固执地保存了这一点。
我仅有的课外读物是《西游记》与少量的童话,但我的思想并不为它们所束缚。八岁那年,我尝试过一篇类似乌托邦①〔乌托邦〕理想中最美好的社会。后来泛指不能实现的愿望、计划等。的小说,题名 《快乐村》。快乐村人是一好战的高原民族,因克服苗人有功,蒙中国皇帝特许,免征赋税,并予自治权。所以快乐村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大家庭,自耕自织,保存着部落时代的活泼文化。
我特地将半打练习簿缝在一起,预期一本洋洋大作,然而不久我就对这伟大的题材失去了兴趣。现在我仍旧保存着我所绘的插图多帧〔帧(zhēn)〕量词,幅。,介绍这种理想社会的服务、建筑、室内装修,包括图书馆、“演武厅”、巧克力店、屋顶花园。公共餐室是荷花池里一座凉亭。我不记得那里有没有电影院──虽然缺少了这文明的产物,他们似 乎也过得很好。
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看了一个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 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 厅里演奏。
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当我弹奏钢琴时,我想象那八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舞蹈。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splendour”(光彩)、“melancholy”(忧郁),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直到现在,我仍然爱看《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这种有吸引力的字眼。
在学校里我得到自由发展,我的自信心日益坚强。直到我十六岁时,我母亲从法国回来,将她暌隔①〔暌(kuí)隔〕离别、分离。多年的女儿研究了一下。
“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她告诉我,“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
我发现我不会削苹果。经过艰苦的努力我才学会补袜子。我怕上理发店,怕见客,怕给裁缝试衣裳。许多人尝试过教我织绒线,可是没有一个成功。在一间房里住了两年,问我电铃在哪儿我还茫然。我天天乘黄包车上医院去打针,接连三个月,仍然不认识那条路。总而言之,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
我母亲给我两年的时间学习适应环境。她教我煮饭,用肥皂洗衣,练习行路的姿势,看人的眼色,点灯后记得拉上窗帘,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如果没有幽默天才,千万别说笑话。
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我的两年计划是一个失败的试验。除了使我的思想失去均衡外,我母亲的沉痛警告没有给我任何的影响。
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风笛),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顶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活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 *  * * * * 
作家张爱玲三岁就能背唐诗,七岁时就写出了第一部小说;她极富想象才能,对音乐、美术都极为敏感。她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就是这样一个小天才,对现实生活却一无所知。她不会生活,不会待人接物,不知道怎么与人交往……正因为如此,“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对此,作者充满了慨叹和无奈。
你怎样评价作者的性格?怎样看待作者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