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好的教学方式都应该以服务于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这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然而,当一种认识试图转化为教学实践时,其中的偏差往往又在所难免。下面的案例也许并不十分典型,却足以引发我们思考,尤其是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因追求形式而把学生抛在了脑后?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第一个转盘(如图)。师生围绕转盘开始了轻松愉快的谈话。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玩这三个游戏,你们想先玩哪个游戏呢?”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想先玩摸球游戏,有的想先玩掷骰子游戏,有的则想先玩抛硬币游戏。
争执不下时,教师发话:“这样好了,咱们就由这转盘来做决定吧!”
马上有学生提出异议:“这样不行,不公平!”
“为什么不公平?”
“因为这三个游戏区域不一样大。”
“那怎么办呢?”
“必须用公平的转盘才行!”
“怎样才能使转盘公平呢?”
在学生的提议下,教师再一次出示了第二个转盘(如图2):“现在咱们就请一个同学上来拨动转盘,指针指到哪里,咱们就先玩哪个游戏,好吗?”
“好!”
就这样,一个学生上台拨动指针,指针指向摸球区,于是师生开始了第一个游戏——摸球。
反观这一片断,用转盘游戏来导入“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看起来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别出心裁。教师预设的“不公平的转盘”引发了学生“不公平”的最初想法,从而急切地想要制定出“公平”的游戏规则。这样,很快抓住学生的思路,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然而,细细思考,其中又不免留有遗憾。在笔者看来,第二个“公平的转盘”颇有不当之处。根据教材的要求,新课的教学目标应该通过“摸球”这一活动落实,而“掷骰子”“抛硬币”则属于巩固练习内容,也就是说,这三个活动的对应任务并不平行,或者可随机调换次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真的敢放手让学生来自由玩转盘,从而根据学生转出的结果决定先玩哪个游戏吗?如果指针不是正好停在摸球区,而是停在另外两个区域怎么办?那不就本末倒置了吗!
和授课教师沟通后,笔者才明白,原来教师这里有一个“暗箱操作”,也即看似学生在转转盘,但不管你怎么转,指针落下的区域的顺序已经“内定”了,即先是“摸球”,然后再是“掷骰子”“抛硬币”。可是,对于一堂探讨游戏公平性的数学课,这一“暗箱操作”究竟应该算是一种教学智慧呢,还是一种教学的误导?值得我们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