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笔者让学生把正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其中的二分之一。学生们给出的折法有很多,如图: 这时,笔者让学生观察比较:比一比,这四种折法有什么共同点?他们经过思考、交流发现:这些折痕都经过了正方形的中心点。之后,我让学生再次动手验证:“沿正方形的中心点对折,每一份是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吗?”学生们又探索出新的折法,如图: 通过反思,学生把个别的、肤浅的实践经验提升为普遍的、抽象的理性经验,探索并认识到“只要沿正方形的中心点对折,其中一份就是二分之一”这一具有广泛意义的数学结论。 又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活动前,笔者让学生回顾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活动过程,进而对圆柱体积的探究策略展开猜想。活动过程中,注意引领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审视:我的探究活动经过了哪些步骤?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相当于原来圆柱的什么?底面积变化了吗?高变化了吗?得出公式后,笔者再次引领学生反思:如果将长方体横着放、竖着放、侧着放,底面积又该怎样表示?公式V=Sh也适用于长方体、正方体吗?公式V=Sh还适用于怎样的几何形体?通过探究我有什么收获(知识上、技巧上、思维策略上)?学生在这种“自我发问”式的省察中,所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更加清晰、连贯、确定与稳固。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不仅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而且是数学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儿童动手动脑操作,自主探究新知,自觉反思感悟,让儿童获得“过程性体验”“情感性体验”与“反思性体验”,并最终获得高层次的、具备数学本质和发展价值的“图式经验”,个性化地建构自己的“数学课程”。 参考文献: [1]黄翔,童莉.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08(1) [2]孔凡哲.基本活动经验的含义、成分与课程教学价值[J] 课程•教材•教法.2009(3) [3]许卫兵.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与行动[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1(12) [4]王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5]孙春恋.例谈学生基本数学经验积累的课堂指导[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2(9) [6]崔海华.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四个不等式[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