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实现生命对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得以前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只是把解答混合运算的“口诀”强加的教给学生:有括号的必须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的先算乘或除,后算加或减。学生也就听话的死记着所谓的诀窍,学的不亦乐乎!作为老师,我只要看到学生会算了,就觉得完成任务了,而学生根本就不明白为什么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括号的怎么就该先算乘或除,后算加或减呢?这样算有何作用或道理?

如今,我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有了的新的教学思想,我把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融为一体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也增加了对数学的热爱情感。如教学《混合运算》信息窗1,我通过生活化情境“休闲假日”进行导入,当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时,我引导学生同桌合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出现了三种答案:第一种9+9+9+9+5=41(人);第二种9×4=36(人)36+5=41(人);第三种5+4×9=41(人)。当我以第三种为例,问学生为什么不先算5+4,学生马上就能进行反驳:5+4没有道理,要先算4×9求出已经分组的同学有36人,再加上没有分组的5人,就知道旅游团的一总有多少人了。在这里,我就很自然的引出混合运算的一条规则:没有括号的算式,先算乘(或除),后算加(或减)。

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混合运算,学生一年级已经学过了,为了能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也把它和应用题结合起来进行巩固性教学。首先我创设生活情境:每组有4名女生和2名男生,8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然后同样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这种认知上的差异,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分析、思考,由此而产生了多种算法:第一种4+2=6(人)6×8=48(人);第二种4×8=32(人)2×8=16(人)32+16=48(人);第三种4×8+2×8=48(人);第四种4+2×8=48(人)。很显然,第四种做法算式是不正确的,可全班学生没有一个察觉。这时,我以4+2×8为例,将错就错,我说先算2×8,再算……还没等我说完,有几个学生就喊:“不对、不对!老师算的没有道理!”我说:“怎么没有道理啊?没有括号的,不是先算乘(或除),后算加(或减)吗?”全体学生恍然大悟:4+2外面要套小括号!我说,现在你们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了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上事例,不仅反映出我自己的一些教学思想,更能折射出学生那赋予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之所以出现这些不同的算法,展现了他们不同的认知个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他们的不同发展。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模式去培养所有的人。我们应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鼓励算法的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同时,不同算法的展示,也为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提供了材料,为学生进行比较、反思提供了充分的素材。通过这样的学习与反思,我觉得,我和学生得到了共同的进步。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深深体会到:需要摒弃、学习的太多,僵化的思想,陈旧的理念,是阻碍我们进步的绊脚石。我也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反思、不断的创新,才是我前进的动力。“构建生态课堂,实现生命对话。”这是我永远不变的追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13: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