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教师的“自学”与“助学”
一次,一位学生带着满怀的希望来问我一个六年级数学奥赛题,我认真看了几遍,思考了一会儿,就对他说:“老师现在有事,去问你们的数学老师吧。”他离开时,本来带着光芒的眼神突然就那么暗了,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我让学生失望了。这件事一直让我很惭愧,那天我根本没事,只是从毕业到现在,6年了,前两年带低年级数学,这几年一直教语文,数学知识特别是高年级较难的奥赛我根本就没看过,但我没有勇气向学生承认自己不会做,就撒了慌。
我们常常会听到“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的话,是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知道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经常学习是非常应该的。也有人说:一个老师如果要教给一个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作为一个教师,只有自己的知识渊博,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可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新世纪的儿童,他们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求知欲强,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他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教师只有做一个“开渠者”,一个“引水者”,一头连接知识的海洋,一头连接学生的求知欲。我们的重任就是让学生懂得学是无止境的,终身都要去学习。
其实,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终身教育和与之相适应的终身学习。在我们现在这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这种教育与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社会性的需要。而这种终身学习的习惯要从小培养,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更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以身作则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身作则,同时也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这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只在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但一般教师现在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首先要确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的以身作则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二、注重“学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注重“教法”渐渐过渡到注重“学法”。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光靠教师主课传授的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的,很大一部分知识还是要通过学生自学获得,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他们就会自觉的走进知识的海洋。
第三、注重“引导”
1、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很乐意去做,而且效果也比较好。平时教师就应该要多鼓励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开展自主学习,这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浓厚了。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3、在学生取得成绩后,教师应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在表扬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度或不足,更不能不作表态,过度的话就会让学生沾沾自喜,学习不再上进;不足或不作表态的话,就会让学生认为老师不够关心他,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