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小学数学基础的学科教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作为小学教师应把塑造学生创新个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放在教学之重。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探索、去创新,去主动探究。新课改下,教师该如何去做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努力方向。
一、课堂教学中创设好教学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因为,主动参与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内动力。创设好的教学情景能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架设学习的桥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形成技能,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是这样导入的:“小猪”“胖胖”在家开舞会,它要为小动物们准备丰盛的食品,来到乐乐超市选购食品,它看到又香又甜的大苹果,有48个,买了25个,请你想想,在柜台上还剩几个?学生们年龄小,都想争第一,纷纷抢着最先完成问题。情景的创设迅速点燃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火花。这些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用处。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只有当学生认识到主体意识是其决定学习成败关键的时候。才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主动的要求发展进步。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作为教师应做的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热情。这样他们才会主动探索。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
二、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主人
数学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创新思维。解决总题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和创新教学方法。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不能单纯地让学生模仿,被动参与,反复练习,而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互助活动、合作交流等方式学到所学知识。在交流中,活动中,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实践探究等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创新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应有层次性,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指导策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创新信心。采取开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都能有较多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新颖的见解。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增强其探索性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信心。
总之,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培育,只有教师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条件、正确地引导他们,就一定能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