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音视频分析技术引入日常研训流程设计是活动的关键要素 镇中心校每学期总体策划好的日常教研具体活动(包括骨干教师献课、师徒课、各级赛课等),需要引入音视频分析法时需要做的具体方法和流程设计为。 (一)提前告知、沟通和要求承担教学任务者 提前通知承担教学任务者,并作好相关沟通和要求。提出在备课、上课时必须事先设计好需要使用的本学校已有的(不提倡借用他校的)教育信息设备、人员、资源、技术等,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课堂,主要目的是树立将教育信息技术带进课堂,想方设法创造正面有益的“情景、意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提升教学实践效果。 教育信息技术服务辅助人员(其他村小主要是信息技术课教师)可以跨校提供服务咨询或问题解决方案(优先考虑通过网络联系和服务,以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二)认真备好课,完成电子辅助课件和教案设计 由承担教学任务者(或集体)备好课,完成电子辅助课件和教案设计。由教育信息技术服务人员,辅助完成该课堂可能需要用上的教育信息设备、资源、技术、加工软件等信息备用,事后单独收集。 (三)采集录制承担教学任务者的课堂教学音视频 关于录制的时间选择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两种操作方式可选,在实践对比择优选用。 1.提前录制 是指教研组长或录制人员提前一到二天将承担教学任务者的原生课堂教学活动录制下来,不再同时集中全体参研的学科组教师到他的实际课堂上听课,只是之后再集中在一起(包括了教学者本人)主要听取教学者的说课与全面反思和对教研组长控制的音视频文件选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研讨和评判。 此法的优点是:课堂教学音视频文件在教学者本人、教研组长手里存留一段时间,利于承担教学任务者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作好更多更全面、更详尽贴实的主动发现与反思,大大有利于其提高说课、反思、提升今后的课堂实际教学水平;也有利于教研组长有充足时间去全盘审视这一堂课,更好有针对性围绕当时的研讨课题进行选定“视频段”(微格)(如果不是非常非常有必要、就省得大家都去全程观看和全程分析),每个“片段”一至五分钟不等(根据研究或场景需要),每个音视频确一至三个(或三至五个)“片段”都作好记录由“多少分钟多少秒”持续到多久,待到正式集中主持研讨时,更能有条不紊、胸有成竹,引导分析时也头头是道,表达精准委婉,对问题和优点都能照顾到位,在提高研训水平时也能恰如其分地保护和激发上课者的上进心。 此法的缺点是:全体参研老师没了“身临课堂现场之境”,在研讨评判时,尽管有教研组长的引导和选用的部分音视频片段,仍然不能很好地全面把握加以评价,但如果把上课者本人的说课和全面反思结合起来的话,兴许能补足这一个欠缺。 2.实时跟踪录制 这种方式可以根据各校实际设备、人员、资源等条件差异,使用一机或二机、三机定位拍摄方式),将音视频与全体参研老师一起进行。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全体人员都“身临课堂现场之境”感受课堂气氛和学生现场效果,体验性较足。 其缺点有三,也较明显:教学者课堂结束后,必须迅速获取自己课堂的音视频文件进行观看和反思。首先就是观看和反思时间上必须有一定延迟(至少一小时),其二是观看和反思时间相对仓促匆忙,反思不够全面和深刻,同时又要结合自己课前设计及课堂上场景感受,不论是书面语言或是口头表达,在下一个说课和反思环节中,不能不说是有所欠缺,俗语说“观看和反思时间充足就越深刻细致,进步就越快也越大”;第三个缺点是:由于教研组长与所有参研人员一样同时听课,而课后又必须与上课老师同时(但最好不在同一台电脑或摄像机,避免干扰)观看一次课堂音视频文件,虽然有的课堂上的直观感受,但是要精确定位、迅速选择当次研讨主题相关“视频段”,不论从时间上还是技术上,尤其是如何组织接下来的教研活动的评判和引导语言方面,要想做好都有一定的难度。 不过二者,在特定情况下,都是可供选择使用的办法。 五、音视频分析技术引入日常研训的模式设计图 为了更好地阐释音视频分析技术引入日常研训的实践应用,我们设计了 “农村小学校日常研训中的两个音视频文件的形成及使用功能示意图” ,就作为对上述作法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方便大家依照图形,依据上文所述的从课堂中获取音视频、将音视频引入研训、把研训音视频反馈教师三个维度,能更清晰直观理解这个研训模式。 六、抛砖引玉,企盼更多信息技术进入农村小学课堂,提升教育质量 在农村小学校(尤其是村小)实际活动开展中,收到有许多感慨性的回馈:有青年教师反应说,这个方法很有好处,怎么以前不早用这个思路开展学科研训活动呢?甚至有在城市小学实习过的新教师也反应到,城市小学尤其是名校,早就使用这种方法思路,甚至于更为详细深入,虽然这个思路可能有些比不上他们,但对于农村小学的现实情况来说,还是很现实和有相当大促进作用的。这些新青年(含部分中年)教师们日益占据农村教育更大的比例,他们的提升和改变,将预示着“农村教育的春天真的快来了!”。 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技术信息化的今天,各项投入和研究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很浅白的一个道理,教师自身一方面需要大力借助信息化技术加强自我学习和提升,另一方面还必须腾出心思、敞开心扉对信息化时代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思维、新教育理念加以接纳更新,而后者常常是自己容易因自足、自封而忽视或放弃的,这就必须借助他人的创新思路,激励他们积极加入到别人设计的活动中去,真心感受它、体验它、领会并感悟它的精髓,然后接纳它,甚至创新它,超越它! 参考文献: [1]陆水东,微格教学:中小学校本研修的理想载体,《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吴仁昌许斌,微格教学在校本师资培训中的实践和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02期 [3]范宏,浅谈微格教学在师范生导入技能训练中的应用,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4]陈值亮,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训练中的优势,韶关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5]陈颖颖,浅论微格教学的实验性,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郝会霞,语文准教师课堂教学分析,《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郑莹莹,课堂内容制成视频放在互联网上共享[,成都日报,2010年 [8]吉顺育,微格教学对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从师技能的培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3期 [9]尹合栋,数字化网络微格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第05期 [10]王关梅,论微格教学的“微”与“格”,贺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