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9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中考现代文测试案例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8: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雷 实





在语文中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的问题较多,教师也感到现代文测试难辅导。若要提高现代文测试的命题水平,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个是材料问题,即选什么样的阅读文章;另一个是试题设计问题。本文尝试结合试题案例,对语文中考试卷中的现代文测试题作点描述性评价和简单的等级评定。所谓描述性评价,是一种质性分析方法,重在描述说明,不过是一家之言。至于等级评定,其出发点如下──不是提倡多元评价吗?试卷给学生评等级,我们是否也可以给试卷评评等级?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提高命题水平,同时也希望争论争论,活跃语文教学讨论。



一、案例分析



案例1:2005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14—18题。(24分)



无声的音符



张克跨进那扇玻璃大门的时候,两条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



女儿晶晶今天过生日,妻子嘱咐他买一把小提琴做生日礼物。妻子有病,病很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整整思量了一个晚上,才做出这个决定。妻子说,她知道家里没钱,可这几年也太委屈孩子了,就把那条金项链卖了吧。再说,生病的她现在也用不上。妻子要他买的小提琴就在这家商场。那是一把白色的、做工极精致的小提琴。



晶晶今年13岁,学了三年小提琴,却至今没有一把自己的琴。晶晶拉琴有天分,教她的老师对张克说:“孩子很有前途,值得培养。”老师的话说过不止一次,张克明白老师的意思:孩子需要琴。他又何尝不想给孩子买一把琴?每次看到晶晶学琴的情景,他的心都会锥刺一般痛。别的孩子学琴是跟着老师在琴上一遍一遍练习,只有晶晶空着手比划,等到休息的时候,她才借用人家的琴,躲在屋角练上一阵。孩子很懂事,知道妈妈一直有病,花费大,从来不在他们面前提买琴的事。但是,夫妻俩都看得出来,孩子做梦都想拥有一把自己的琴。去年的一天,妻子的病像是有些好转,他们一家来到这家商场。晶晶一眼就看中了那把白色的小提琴,在柜台前徘徊了很久很久之后,终于忍不住央求售货员:“能不能让我试拉一年级下册?”也许是因为孩子甜甜的嗓音,也许是因为孩子渴求的目光,售货员很痛快地把琴递给了晶晶。晶晶大喜过望地接过小提琴,她拉的是著名的小提琴曲《梁祝》,随着弓弦的上下跳动,那如泣如诉的旋律飘然而起,直灌整座商场。售货员听呆了,过往的顾客也凝神谛听。孩子一拉完,现场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一刻他们夫妻俩都很激动。张克上前问了琴价,售货员告诉他得两千元。贵是贵了点,但琴音纯正,孩子配拉这样的琴。两千元对他们家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张克只好尴尬地说等钱攒够了再来买。



金项链是张克买给妻子的定情之物,妻子一直视若生命。那次看琴回来,妻子就想用项链去换琴,晶晶不答应。这一次,妻子是瞒着晶晶悄悄地把项链塞给他的。张克把项链掏出来,在手里掂了掂,眼睛里不由浮出一层雾茫茫的泪水。妻子不知道,其实,这条项链早被他换成假的了,为了给妻子看病,真的半年前已经卖掉。他没有勇气再走近那组卖琴的柜台。他还是没有钱,走过去又能怎样?他只是想看看那把琴,哪怕远远地看一眼。



琴还在,依然摆放在原来的位置,依然闪着亮丽的光泽。商场的对面有一间私人开的小铺子,里面也卖各式各样的乐器,其中就有小提琴,模样和商场里那一把几乎一样,售价才80元。这种琴严格地说只能称为玩具,为了不让妻子失望,他,无可奈何地走进了那家小铺子。



回到医院的时候,晶晶正守在妈妈床边,看到张克怀里抱的琴,她眼睛一亮:“爸爸,你给我买琴了!”晶晶蝴蝶一般飞过去。妻子也被惊醒了,看到琴,她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孩子,拉一曲吧,妈妈想听听。”妻子说。晶晶打开琴盒,小心翼翼地取出琴,缓缓地放在左下额。当第一个音符从琴腔里传出的时候,晶晶皱了一年级下册眉头,接着她又拉了两个音,运弓的手便停止了。“孩子,快拉呀。”妈妈催促道。张克知道晶晶听出琴音不对,想解释又无法张口,他怔在那里,急出了一头冷汗。“爸爸,买琴的时候,你没有调音吧?没关系,我会调的。”她冲他挤了一年级下册眼睛。晶晶开始调琴,一副认真的样子。突然,“嘣”“嘣”两声传来,晶晶不好意思地抬起头。



“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把琴弦调断了。我还是给你们盲拉吧,拉你们最爱听的《梁祝》。”晶晶开始拉琴,拉这把已经无法出声的小提琴。她拉得很投入,一招一式都充满着激情。妻子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张克知道,孩子是有意调断了琴弦。看孩子拉得有模有样,他耳边似乎真的响起了悠扬的乐曲。那是孩子用心拉出来的,他陶醉了。



拉完,晶晶跑到爸爸身边,附在他耳边轻声说道:



“爸爸,谢谢你送给我这么好的生日礼物!”



(作者:佚名本文有删改)



14.什么原因使张克“两条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4分)



15.“孩子很懂事”表现在什么地方?(6分)



16.晶晶冲爸爸“挤了一年级下册眼睛”的含义是什么?(4分)



17.“这么好的生日礼物”指什么礼物?(4分)



18.张克瞒着妻子把金项链换成假的,又瞒着妻子和女儿买回“玩具”琴,张克能不能这样做?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8:27:00 | 只看该作者
描述性评价



1.材料评价



这是一篇虚构文章,编了一些貌似感人的虚假亲情和一些完全经不起推敲的“曲折情节”。题后注作者“佚名”,很可能不知道作者,说明出处不清。涉及千万学生学业评定的命题,不能这样马虎。近几年来,中小学生的作文写套话、编假话的现象很严重。这是很不好的文风。考试题中的阅读文章同课文一样,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作用,担负着引导良好文风的作用,应该慎重选择。



2.测试题评价



第14.15.16.17题,考查对文章原意的理解,认知水平要求不高。因为材料质量不高,这种考查的价值大打折扣。如果这类文章读多了,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难免的。第18题出得较好,说明命题者也看到了这篇文章的问题。在该卷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里有如下一段话:



能这样做。张克把金项链换成假的,是为了给妻子治病;给孩子买玩具琴,是顺从妻子的意思,也是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给女儿一个生日礼物。这些都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无奈之举。这些无奈之举表现了张克对家庭的责任和浓浓的爱。



不能这样做。金项链是夫妻俩的感情见证,无论出于何种善良的目的,没有经过妻子的允许都是不能随意转让、出卖的,因为这是不诚实、不讲信用的表现。况且买一把玩具琴对晶晶毫无意义。



然而14.15.16.17题,对这篇蹩脚文章基本上持正面阐释态度。所以对本案例的评价,就不可用“瑕不掩瑜”来搪塞了。



等级评价:**



案例2:200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1一13题(15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8:27:00 | 只看该作者
为你打开一扇门



①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②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



③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④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11.本文围绕文学展开论述,第③段主要论述了;第④段主要论述了。(4分)



12.第④段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中的“这”指的是。从文中看,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不仅要有,更要有。(6分)



13.理解第①段,仿照第②段,在横线上填入词语(除“文学”外),并简述打开“这扇门”的意义。(文字中必须含有下列词语中的3个。)(5分)



乐趣无穷新奇美妙千姿百态大有裨益潜移默化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



描述性评价



1.材料评价



这段文字讲述阅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性,论点明确。1.2.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的前部分,文从字顺,但是所说道理显然是老生常谈,系一般性说教。文章的主要问题出在第4自然段“: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这恰恰有点危言耸听。谁说的?没有道出姓名,显得虚。“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如果是指自出生至今“从不阅读文学作品”,那么,他不可能获得“硕士”“博士”这样高的学位。因为获得高学位者起码在基础教育阶段必然读过文学作品。这个假设根本不能成立,当然“危言耸听”。如果他先有了“硕士”“博士”这样高的学位,后来成了“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这有可能。有些痴迷于数学、自然科学、技术工程者,对文学无暇,或不愿兼顾。但是,他们仍然是“文明人”,不是“野蛮人”。



从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材料中,不时可以发现这类“事实不准、判断有误”的文章。如果命题者要求学生按照“事实不准、判断有误”的语段,去作肯定的阐释、发挥,必然是不合格的试题。



2.测试题评价



第11.12题可以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第13题有开放意义,要求有创意的表达。命题者可能感受到材料的某些观点不妥,让学生写“文学”以外的“瓜也甜”,避免了偏执。这里要求用上规定的词语,可以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但是也可能限制思维。



等级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8:28: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3:徐州市2005年语文中考试卷现代文阅读



(一)萤火虫



尹衍国



①“萤火虫,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盏盏小灯笼……”



②关于萤火虫,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酷爱学习,但由于家贫买不起蜡烛,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点燃的蜡烛呢!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③萤火虫的一生要变四个模样。萤火虫妈妈喜欢在潮湿腐烂的草丛中产卵,它的卵小得很,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卵孵化出幼虫后,生活几天就变成蛹。最



后由蛹变成萤火虫。萤火虫的幼虫个儿很小,但胆量很大,敢与蜗牛较量,直至把蜗牛吃掉。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你看,当幼虫找到蜗牛以后,先用它那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敲几下,这是干什么呢?原来这是给蜗牛打麻醉针。连打几下以后,蜗牛就迷迷糊糊地失去了知觉,动弹不得,最后终于瘫痪了。这时候,幼虫又狠狠地给蜗牛注射消化液。蜗牛皮内的肉开始化成稀稀的鲜美的肉汁。这时幼虫便呼唤它的同伴们,兴高采烈地围在蜗牛四周,一齐把针管般的嘴巴插进蜗牛的皮内,津津有味地吸起来。幼虫们吸足了,蜗牛也就完了。它们帮农民除了害,立了功,是农作物的好朋友。



④幼虫长到成虫以后,开始在夜空中飞舞,一边飞舞一边发出短暂的闪光。萤火虫闪光是为了什么呢?原来是在招引异性。那雄萤火虫在地面上空飞舞时发出



闪光,意思是在询问:“萤姑娘,你在哪里?”附近草地上的雌萤火虫也发出闪光,那是回答的信号,意思是说:“萤小伙,我在这里。”雄萤火虫得到信号以后,便向雌萤火虫飞去,直到甜蜜地相会为止。



⑤萤火虫那美丽的闪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在萤火虫的腹部有个发光器。这发光器由发光层、反射层和透明表皮三个部分组成。发出的光是由呼吸时使称为“荧光素”的发光物质氧化所致。萤火虫发出的光是冷光,它不会产生热。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多。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矿灯,用在矿井里。因为矿井里有瓦斯,达到一定浓度,遇到一定热量就会爆炸,这种灯不发热,所以使用安全。科学家们还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制成生物探测器,把它发射到其他星球表面,去探测那里是否有生命存在。



⑥你瞧,小小的萤火虫,趣闻还真不少呢!



13.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萤火虫的发育过程和萤火虫的有关特性。



(1)萤火虫的发育过程:



(2)萤火虫的有关特性:



⒕第③段“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中的“法宝”具体指什么?



15.用一句话概括第⑤段说明文字的中心意思。



16.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举例分析。



17.大千世界,日月星辰、草木鱼虫都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请围绕“人与自然”这一话题,对下面提供的资料作一番探究,归纳出几个观点。



①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多。(《萤火虫》)



②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看云识天气》)



③近100年来,中国原有的森林面积已减少了50%,木材蓄积量减少了33%;130多个林业局中,已有36个局的可采资源基本枯竭。(《中国环境危机报告》)



④去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70%,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时事报告》)



⑤“哗──”的一声,鹭鸟们早已警觉,展翅高飞……这时,我才想举起照相机,“咔嚓、咔嚓”一通猛拍。



但是,恐怕怎么也拍不出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样的诗情画意了。(《同在蓝天下,人鸟相与欢》)



描述性评价



1.材料评价



文章生动地讲述了有关萤火虫的一些知识,文笔流畅,特别适合少年儿童阅读。近几年来,现代文阅读测验中的科普文章呈上升趋势,体现语文教学对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关注。能作为语文教材、作为测试材料的科普文章,起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科学性,没有知识性错误;二是文学性(或曰文字好),是值得学习的语言材料。两者统一起来,就能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非常动人的语言,呈现给少年儿童。这篇文章符合这两条要求。



2.测试题评价



测试题13、14均考查对文章内容的了解,难度不高;15题的一句话概括,稍微提高了难度;16题要求评价语言特点,属于高认知水平的评价要求;17题要求就“人与自然”归纳几个观点,有难度,提供的资料有启发意义。



等级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8:28:00 | 只看该作者
二、问题探讨



(一)现代文测试材料选择问题



现代文测试的材料有些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文章,多为名家名篇;有些就是教材中的课文。这两种文章,都要在测试题上下工夫。为考查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大多考卷选“时文”作材料。当代学生的阅读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当代文化现象相结合,这种选择无可非议。然而,当代的作品纷纭复杂,令人目不暇接,选出好文章确实不易。现代文测试材料的选择,也是一种文化选择,反映命题者的价值取向、学术视野和审美情趣。如果将建国以来不同年代的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测试材料收集起来,作一点分析,就可以看到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的明显变化。所以,首先要把好选文关,然后才能根据材料的难易,在测试题上作出调整。选择现代文测试的材料时,应该向课标对教材选文的要求看齐。浏览试卷中的现代文,笔者感到有几个问题需引起注意。



一是要关注文章是否持论有据。如果根据不足,就要考虑更换材料;持论偏颇,则要作些调整,如提出不同观点,让学生自行判断,发表己见。20世纪初,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招生,有一道题“:孔子言上智与下愚不移,而孟子乃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其旨异同,盖举其大义以对。”考查了学生的国文基础、对教育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引用的材料,呈现两种论点,让学生自行判断,自发议论。胡适先生早就说过,考题最好是从正反都能做文章。我想,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命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多角度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复杂世界,分析各种不同见解;引导学生回到自我,表现自己的独到认识和真切体验。



二是要区分“虚构与写实”。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在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上述案例1的《无声的音符》,如注明“系虚构故事”,让学生自行评价,可能会好一些。在语文测试的材料中,含有科学知识的现代文不少,含有科学知识的作文话题材料也不少。因此,遵循“科学性”的标准十分重要,这类文章和话题需要让专业人士把关。以上所述只是对材料的最基本要求,至于文章的时代性、典范性、活泼性、文质兼美、丰富多样、难易适度、富于文化内涵等,则是进一步的要求了。



(二)现代文阅读测试题的设计问题



一要注意问题的认知水平分布。阅读测试最好有检测一般认知能力和较高认知能力的题目。不妨设定一个测试题的等级标准,结合考卷分析,来判断测试题的难度。布卢姆对认知目标分类的有关论述可作参考:具体知识与理论结构的知识是不同的;复述、解释的能力与分析、综合、评价(内在证据判断、外在准则判断)的能力是有差别的,而“综合”“评价”被布卢姆列为高认知能力。将这些对知识和能力的不同论述与阅读要求结合起来,可以帮助明确测试题的水平差别,确定合适的分值。



二可以借鉴国外阅读评价经验,将教育评价学研究新成果与本国阅读教学特点结合起来,确定较细致的评价标准,明确高认知水平试题的权重。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教育厅于1999年制订《阅读评价手册》的评分标准,可以作为参考。



4分:



(1)对文章作了详细说明和拓展,有成熟的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对文章的复杂性有透彻的理解,对其中所涉及的事实没有错误理解。



(2)展示出超越字面意义而达到个人的、具有评价的理解。



(3)答案与其他的经验、文本概念、事件或文化背景有种种密切联系。



3分:



(1)通过一些详细说明和扩展表明对文章有确定的、连贯的、充分的理解。



(2)对文章所涉事实没有重大错误理解。



(3)展示对文章的更多字面意义上或基于个人的理解。



(4)答案与个人经历、其他文章或背景知识相联。



2分:



(1)表明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对文章所涉及的事实理解有错误。



(2)显示对文章的更多字面意义上的理解水平。



(3)在其他经验与文章之间建立的关联是不系统的、片段的、有限的,没与文章综合起来。



1分:



(1)对文章理解有限。



(2)对文章所涉及的事实理解有错误。



(3)显示不系统的、不全面的或无关联的理解。



(4)可能使用相关的抄袭文章。



(5)采用不具体的细节,与文章相关性不大。



0分:



(1)试卷是空白的。



(2)偏离任务的试卷,如与任务和文章无关联的试卷,难以辨认的、抄袭的文章。



(3)有意偏离任务试卷,如有严重亵渎词语,拒绝回答问题的,只是画画,极其潦草书写的试卷等。



*注意:3分(或以上等级)被看做所有学生的作业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8:28:00 | 只看该作者
这种评分标准能帮助评卷者分析学生答题中认知水平的高下。如果在试卷中,检测高思维水平的题目与低思维水平的题目分值相等,检测低思维水平的题目又较多,那么,检测的信度不高,对阅读教学改革的积极引导作用必然大打折扣。



三要给学生发表自己独特感受、独特体验和个性理解的时间和机会。阅读测试题不能让学生只当别人文章观点、手法的赞同者,还应该有机会当评价者和切磋者。提倡与培养批判性阅读能力,是许多国家母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目标。这种能力表现为努力辨别真伪,发现分歧,识别偏向,提出疑问,发现隐含的意思,理解人们对作品的不同的反应,独立作出自己的判断等。对大量普通问题能耐心作答固然不错,但是容易使学生成为谨小慎微对付考试的庸才;真正有见地、敢冒险的学生往往对这些普通题不屑一顾,他们反而不易得高分。现在的语文试卷,题目出得太多,考生赶时间,慌慌张张答题,只有经过大量训练的、不怕麻烦的学生,才能很好应付。阅读测试题出少些,让学生有时间独立思考;能考查高认知水平的测试题,应该赋予较高分值。



四要根据材料的难易调整测试题。材料较艰深,测试题要简单些,不要死抠文章中一些艰涩的语句;材料较浅易,测试题要有梯度,提出点高认知水平的要求,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检测出教学是否有效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材料选得好,是在提倡好的文风;题目出得好,对日常教学会有积极引导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4 04: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