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劳山道士说课稿优秀讲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1:2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语文劳山道士说课稿优秀讲课稿
劳山道士》说课稿   一、教材解读      本文在承担巩固本单元文言文学习方法这一任务的同时,还应该承担积累一些文言字词的任务,同时,根据本文的写作特点,还应理解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只有不畏艰辛,脚踏实地,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会到处碰壁。   鉴于上述对教材的认识,又考虑到学生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引导学生正确辨析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二)通过概述故事内容,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三)理解故事蕴涵的道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是正确辨析并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教学难点是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教法介绍      一是强调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这节课我先后设计运用了个别范读、自由朗读、分段齐声朗读三种方式,借以起到强化感知课文的作用。   二是重视导。教略读课文,教师把握好
劳山道士》教案

长沙市井湾子中学 石丽

教学目标 :

1.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       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3.       注意文中“乃”“其”“尔”等虚词,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些词类的活用。

重点难点:

本文叙事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式,既使情节曲折离奇又喻教于事。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更多教案www.chinese163.com) :

一、预习要求

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二、导入  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劳山道士》。

三、简介作者和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四、正课

1.       检查预习

请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2.       朗读课文,试翻译。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词类活用:

请师之   月光辉室  诸门人环听奔走

“乃”字的用法: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

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      乃以著掷月中

“而”的用法:

蓦然而踣                    不过早樵而暮归

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

3.       提问: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这则故事的呢?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开端(第一自然段):王生慕道,求师学法。

发展(二~四自然段):看师演法,师父教法。

结局(第五自然段):王生回家,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4.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

明。

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5.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

可)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400~500字的议论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4 01: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