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语文名师教学片段对比赏析《祖父的园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21:2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备课参考 名师教学片段对比赏析(《祖父的园子》)
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姚惠平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文中的语言虽平实朴素,读起来却洒脱灵动。字里行间跳跃着的“自由”将一个孩子童年时代的浪漫情怀展露得淋漓尽致。透过萧红纯真无瑕的眼,我们可以看到一片无拘无束的景(即课文的第17段)。在这片景里,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人也是自由的。新生代三位名师──张祖庆、虞大明、蒋军晶都不约而同地对这段文字着以浓墨重彩──或用朗读来表现它,或用比较来拥抱它,或用背诵来珍藏它。下面,我将对三位名师的教学片段进行对比赏析。



张祖庆教学片段:灵动的朗读



师:同学们,课文的第17段最值得我们好好研究。请同学们通过朗读的方式体会体会。(学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带着大家走进这个园子?(指名读)



师:同学们,心中有花,你的声音中才会有花;心中有鸟,你的声音中才会飞出鸟来。咱们一起读。花开了──(生接读)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老师也想读。听张老师的朗读,你们要特别关注和同学的朗读有什么不一样?(师拖长声音范读)



师: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生:(自由想象)



师:同学们,其实,张老师刚才读啊,适当地运用了拖音,是不是?我们也来试试看。(指名读)



(出示有延长号的句子: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在天上──逛──似的。)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这段话中,哪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



生:“就”。



师:“就”出现了11次。你觉得这是作者不经意间写的,还是特意这么写的? (生:特意)她为什么特意这么写,你们来猜猜看?



生:(自由猜测)



师:因为萧红是自由的,所以她眼中的风景也是自由的。这一遍,张老师读“就”前面的内容,你们读“就”后面的内容。(师生合作读,强调“就”字。)



师:你们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一个“就”字反反复复地运用就能让我们读起来特别带劲。



课文的第十七段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其中的语言整齐而不失灵性。对这样的语言特色,张老师把握得极其精准。在一遍又一遍体验式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萧红文字的独特魅力,嗅到了萧红文字的“阳光味道”。张老师对拖音的灵活处理使得范读别有韵味,这一读激活了学生对朗读节奏的自主性把握。在倾听、吐露与朗读中,萧红与学生走得越来越近,萧红的自由也深深地感染了他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张老师还特别抓住了“就”字细细考究,最大限度地彰显了这一独特表达的魅力。在学生富有情感温度的朗读中,一个个“就”被读活了,读立体了,读丰满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21:27:32 | 只看该作者
虞大明教学片段:巧妙的对比



师:课文的第17段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园子是自由的。在这段话里面有一个句式反复出现,哪个句式?



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关于倭瓜,关于玉米,虞老师也写了这样一段话,请看。(出示老师下水文:倭瓜长蔓了,沿着花架往上攀,一直爬到了房顶,再挂下来,随风摇摆,甚是婀娜。黄瓜也开花了,这儿一朵,那儿一朵,怎么开,都很美,她们仰着黄色的小脸,向着和风点头。一群群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分享着这场花的盛宴。玉米苗也伸展着腰肢,向着天空微笑。一切都是美的!)看了这段文字,你一定情不自禁地想说──



生:好美啊!



师:你看,同样描写的是景物,但是写法不同,我们的感受也不同。从这段话里面,我们读出了景物的(美);而萧红的这段文字,却让我们感受到园子的──



生:自由。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难道仅仅在倾诉景物的自由吗?它实际上是在表达──



生:自己的自由。



师:萧红借景物的自由来表达她自由的心境。这样的写法就叫做──



生:借景抒情。



师:透过这段文字,萧红她一定在诉说──(生在配乐中补读)课件出示:我愿意(摘黄瓜),就(  );我愿意(捉蚂蚱),就(  );我愿意(  ),就(  )。



师:这样的事列举得完吗?(举不完)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概述──在这样的园子里,我──



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学到这儿,你们一定明白了,这份快乐的源头就是──



生:自由



如果说张老师是通过朗读来聆听萧红流溢遍身的自由的话,那虞老师则将他敏感的语文触角伸向了作者独特的写法,让学生高屋建瓴地感受、理解和拥抱语言。在祖父的园子里,树、花、菜、庄稼、蝴蝶、蜻蜓、蚂蚱,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作者质朴的语言彰显了童年时那份独一无二的自由。如果换一种写法呢?你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虞老师大胆创新地引入了自己写的下水文。一读,一比较,两种不同的心境马上清晰明了。要表达美的心情,就用美的语言;要表达自由的心情,就用自由的语言。这一对比,在悄然无声中提示学生── “离开写作目的,文字则无好坏之分”。这一写作观念的渗透,使学生沉潜于萧红文字的内部细细涵咏一字一词的独特生命力。



蒋军晶教学片段:熟稔的背诵



师:这段话很特别,如果你掌握它的特点了,读几遍,就可以把它背下来。



生:自由读。(读完后,师检查背诵)



师: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快把这段话大致背下来呢?



生:里面的句子是反复的,比较好记。



师:是啊,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反反复复地读就能把它背下来。请你再来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都很自由,很开心。



生:我觉得一切都是无忧无虑的,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师:是啊,这就是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着读着,我们自然而然就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快乐、温暖。



在这则片段中,蒋老师在读上也下了许多功夫,但最具匠心的还属那一背了。教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这段话很特别,如果你掌握它的特点了,读几遍,就可以把它背下来。”无声地唤醒了学生内在的语文意识。在背诵的过程中,属于萧红文字的独特味道就被慢慢地“熬”出来了。而后,学生那有滋有味的朗读了也有力地说明了蒋老师“先背后学”的实践是高明的。



从上述三则教学片段来看,三位老师尽管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解读园中自由的景物,但他们都是站在“语文”的角度看风景,迎面扑来的则是浓浓的“语文味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09: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