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那么,学生提出了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后,教师应怎样应对呢?
在学习“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表面积的有机构成,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三步计算法”,即计算底面积、侧面积,最后得出表面积。概括出圆柱体表面积计算公式: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学生凭借这种方法能较好地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可是在质疑时,肖超同学提出了意见,认为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烦琐。随后学生纷纷向我提问:“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难道底面、侧面展开是“圆”与“长方形”就一定要依次计算吗?
对于这个问题,教了十多年圆柱体表面积的我,也从未想过。我一想,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问题。展开讨论吧,即将下课,时间不允许,我急中生智:学生的提问何不作为一种课程资源,组织一节数学活动课呢?
于是,我肯定了大家的想法,对同学们说:“有这样的想法很好,只要好好去研究它,新方法总会有的。”同时决定第二天趣味数学课的内容就是研究“圆柱体表面积的巧妙解法”。以下是趣味数学课的内容。
引导回忆旧知识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我们一般是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呢?
生:我们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三步计算”方法,即依次计算底面积、侧面积,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得出表面积。
师:比如这样一题:一个圆柱体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52=78.5(平方厘米)
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逻辑推导新公式
师:如果我们把刚才的分步列式写成综合算式,你会吗?
生:2×3.14×5×15+3.14×52×2
师:怎样计算简便呢?运用乘法分配律,你该怎样化简呢?
生:2×3.14×5×15+3.14×52×2
=2×3.14×5×(15+5)
=31.4×20
=628(平方厘米)
师:你发现圆柱体表面积的巧妙算法是什么呢?
生:圆柱表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
师:这种算法有没有实际意义呢?下面我们一起继续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