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化学实验是注重过程的教学,所以必须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改革,来体现科学素养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化学实验教学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培养;科学素养
1 科学素养的涵义
在确定科学素养的内涵时,主要考虑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决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二是参考国际科学教育界对科学素养的有关提法,三是依据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实际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有关文件中指出: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四个方面。国际科学教育界普遍认为,科学素养应该被看做社会公民和消费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科学素养的概念并不是指对科学已经达到一种很好的理解程度,而是指一种基本的程度。一般说来,公众同时达到对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的基本理解,就可以被认为具备了基本科学素养的水平。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应涉及如下四个方面: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指出:“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化学实验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包括:培养探究思维、培养观察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只有明确了实验教学的特点及缺失,才能使教师站在科学素养培养的高度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系统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的功能。
2 当前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缺失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巩固理论知识的好方法,实验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必须明确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2.1实验内容陈旧,不利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①当前课本上的实验一般都有了明确的结论,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或提示进行相关“实验探究”,不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实验,自主观察、自主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②学生动手实验也常常是验证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按照教师课堂演示实验的操作步骤,或按实验手册的步骤,学生可以不必思考和分析,只需模仿、重复,就能完成实验,实验结束时有的学生甚至连最起码的实验原理也不知道,致使学生实验考查成为一种形式,这种实验教学被一种固定的模式所束缚,片面地强调共性发展而忽视个性发展,使得学生缺乏对实验的理性思考,也缺乏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尤其是探究能力的培养。
2.2实验手段的现代化薄弱,不利于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当今学校的实验室包括大学的实验室几乎都看不到多媒体设备的存在,在实验室中只是单纯的实验仪器和药品。但化学反应的时间不一样,化学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的完成需要较长的时间,有的甚至于在课堂45分钟内根本不可能完成,实验效率太低,有的实验又具有危险性不可能通过实验验证,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实验手段落后的体现,而克服这些缺点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如针对不纯的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会发生爆炸这一实验事实,我们只能通过实验讲解让学生硬性记忆,不可能通过分组实验验证,学生不能通过直观观察来体验实验效果。但通过多媒体展示就可解决这一缺点,因此传统的实验手段单一、陈旧,不利于学生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科学技术,不利于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尤其是不利于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