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0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创新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0:5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创新应用
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    石晓丹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利用,我在实际利用中也曾经走入了误区。如课件只是原模原样的照抄书本,把本来书本上的文字、图片等投影到大屏幕上。 这种整合与靠语言与粉笔的教学没有本质的差别,相反丢了教学之源—课本。 学科整合主次颠倒,喧宾夺主。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件制作采用了三维图像、艺术文字、动画、VCD等现代技巧和设备,大批的素材被搬进了课件。整节课看上去很热闹,而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知之甚少。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还要多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教学媒体。既然是一个教学系统,从系统论的观点考虑,几个要素就不是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要害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协作讨论、解决问题的工具。其目标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改良教学效果。我们只有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要害和目标,才能避免在整合中产生误区,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使信息技术很好地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历史学科   课程整合
何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整”是整体和整理,“和”是协调和融合。“整合”是将全部资源,根据完整性、系统性与有序协调的原则进行整体设计,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它是一个过程,是一种互动,是一种和谐,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设计。简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课程信息化。
    大家知道,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还要多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教学媒体。既然是一个教学系统,从系统论的观点考虑,几个要素就不是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所谓教学结构正是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一、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处于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逐步进入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在这个特定的摸索实验阶段,我认为主要存在三大误区。
(一)、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差。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凸现了新课程标准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解上的失误,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定位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限夸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出现绝对化倾向。
大家知道,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所形成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即教学这对矛盾中的两个侧面,彼此对立而又统一。只有教师没有学生,或者只有学生而没有老师都不能形成教学过程,即不可能构成教学这对矛盾。教学总是师生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双边活动过程。
传统的灌溉式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在现代教学模式中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有些教师却把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解为放任自流,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网络教学时,个别教师出现让学生在网络放任自学的现象。没有一个合理的引导和监控,学生在网络上毫无目的地乱碰乱撞,这样课堂的教学任务如何能够完成。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的教学中,让学生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教师让学生自主查找。一开始学生为查到自己想要找的信息而感到惊喜,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惊喜之余,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缺乏鉴别能力和自制力,同时又善于模仿的特点,在这个五花八门的网络上难以避免会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再有有的同学对于知识缺乏认识理解,随意的找寻资料等等。如果缺乏教师的监控和管理,由此带来负面影响将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
2、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0:59:56 | 只看该作者

新课程标准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探究与合作。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团队协作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在目前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协作的组织者和观察者缺乏对学生合作探究的有效指导,学生缺少对既定目标任务的分析、分配与交流,使合作探究变成小组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之间的合作,甚至于变成小组长的一人行为,成果展示并不是全体组员合作的结果,仅仅是个别学生的意见而已。如在上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这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活动,假如你是当时的奴隶主,你会有很多困扰,围绕着这些困扰问题要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于是优秀的学生能够积极的思考讨论,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作为陪衬而存在,根本没有从中学习到什么,更别自己的理解了。
(二)、教师对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存在误解
现代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主,并不是就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瞎碰瞎撞,不是每一个概念都要学生自己去建构。教师的演讲、解释、传授知识还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1、教学情境的创建偏离教学目的。
教师要精心营造教学情境,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吸引住所有的孩子,仿佛他们就是情境中的人物,让他们在一个温馨的、舒适的情境中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创造的舞台。
但目前来看,出现这样一个情况,有的教师以为上课了,只要有多媒体,有课件,有了先进的教学仪器的应用就是一节好课,没有了多媒体的支持就感到无所适应,于是出现了这种情况:不必用多媒体的用了多媒体,学生已经了解的偏偏画蛇添足地去演示,明明教师应该板书的,全变成了统一死板的电脑文字。归根结底一句话,这并非为了追寻合理的教学情境,而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为了“情境”而情境。
2、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
现在的一些课,特别是一些公开课,非常注重学生的活动,教师往往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有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活动量比较大,但课后一查,学生并没能从这节课中真正地学到些什么,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差。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要体现出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参与后达到意义建构的程度即活动效果。这样的课才是一堂成功的课。
(三)、对于学习资源的误解
1、 对单一资源过分依赖,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目前教学对于资源的利用显得日益重视,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应用,教学资源似乎可以唾手可得,无非是DOWNLOAD而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份依赖网络。要上课了,就上网找课件,找素材,找不到就觉得课没法上了。教师忽略了网络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如实物、幻灯、挂图等,甚至各种生活话题只要符合我们的教学目标要求,它同样是一个好的资源。
2、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优秀资源不能共享
    谈到这个问题应该说大家的感想都比较深刻,以课件为例:目前主要存在三大不足:①、课件没有共享。教师们往往为了一节课而制作课件,经常出现课上好了,这个课件也扔了的情况,换句话说,也就是“一次性”课件。②、缺乏优秀课件、积件。很大一部分课件缺乏通用性、操作的合理性,水平比较低。而且每一个课件都是从开始到结束按部就班制作,教师制作一个课件往往需要一天甚至两三天的时间。由于缺少积件类课件,导致重复制作,这样的课件制作浪费了教师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③缺乏共享平台,目前各地也已经相当重视这个问题,校校通的建设就为优秀教学资源实现校际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但也要求教师们在制作课件时要注重通用性,要制作精品课件,更要及时地把自己的优秀作品共享出来。
3、只重视物质资源,忽视人力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1:00:01 | 只看该作者

    物质资源获取比较方便,而且也较为常见,它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是经常可以看见的。但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也不应忽视。教师可以让某方面有特长或经验的学生为其他的学生提供帮助,可以通过建立与本地区的其他学校甚至国外的一些学校建立起学习伙伴关系,发挥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专家、教师、学生的优势,把这些都纳入到本地学生的人力资源系统之中,在网络技术等手段的帮助下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二、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应用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是我们每个历史教师的使命。
( 一)、观念及素养水平的提升
1、转变教学观念,系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顺利实施课程整合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系统地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促进者。
2、提高信息素养,进行教师培训。
    课程整合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学会制作课件,能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的简单技术问题进行处理。
3、提高授课水平,讲究授课艺术。
    教师要能灵活处理教材,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使用信息技术。教师不是机器人,不能成为多媒体的附属品。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各种教学方法应遵循适时、适用、适度的原则互相协调,相互促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才能真正得以发挥。
(二)、教学内容过程的丰富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其思维空间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通过计算机向学生提供预先创设好的信息资源库、获取信息的网址或参考书目。然后创设问题情景,下达预习提纲,预设有关问题,向学生展示要研究的领域,由学生主动提取所需信息,并按思考题进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形成对课文内容初步意义的构建。
   2、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可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营造历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将历史知识通过历史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如讲授《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发展》一课时,可利用《走进新时代》或《春天的故事》等FLASH动画来导入新课。学生看后心潮起伏,学习的激情早已包容在教师新颖的设计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1:00:04 | 只看该作者

  3、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80%的课堂时间里,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性学习。在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问题上,由于历史知识自身丰富性、综合性的特点要求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加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把书本上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制作出精美、直观、逻辑性强的教学课件让已经逝去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再现”,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感性上受到强烈刺激,形成较为深刻的历史表象;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将丰富而凌乱的历史知识综合起来,形成鲜明的历史观念,从而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寻求历史规律就成为课程整合的关键。例如:在讲述“平型关战役”时教师需要讲到平型关的地形特点,当时八路军一一五师选择了一段两面是山,中间是山谷的公路,公路穿山谷而过,公路两旁山势陡峭,不易攀登,只要堵住公路的两头就可以形成关门打狗的形势。八路军正是选择了这一有利地形,埋伏在公路两旁的山上等待敌人的到来。因此,平型关的地形特点是讲明这一知识要点的关键。但是不管老师如何生动地讲述,平型关地形特点的空间概念总是难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那么,接下来教师对于八路军如何把敌人堵在山沟的公路上消灭敌人的精彩讲述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其实,这个难题只需要一张平型关地形的图片就可以解决。
由此可见,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的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深入进行,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进而积极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04: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