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3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老师组织教学经验交流 教师的课堂调控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09:3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的课堂调控艺术
                        赤峰市松山区五三学区中心校   王立华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不论教师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课堂上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意外的事情。课堂教学是有目标的,但学生的兴奋点往往与教学目标不一致。教师对课文的理解一般不会有问题,但学生是天真的,甚至口无遮拦,往往出现不太和谐的音符。总之,课堂教学起伏跌宕,变化不定,它要求教师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我曾看过这样一堂课:学生的发言出乎教师的意料,课堂朝着远离教学目标的方向滑去,教师回天乏术。应该说,这是一堂失败的课。课堂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等于没有方向、没有限制。课堂上,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学生也不能无所顾忌。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课堂调控的能力,适时调整课堂的起伏、快慢、放收、疏密、动静的变化,具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定力。课堂的调控艺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放”和“收”。课堂上,教师应具有开放的胸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消除学生紧张心理。“放”可以指时间,即在一定的时间内把时间完全放给学生。时间一到,教师就要“收”。“放”还可以指空间,即在活动空间上,教师不加限制,学生可以下位,自由讨论。时间一到,各就各位。“放”还可以指教师的讲析可以适当延展,驰骋天外,但最后要回归到教学目标上来。有放有收,有自由有纪律,有个性有共性,这样驾驭课堂就体现了一种教学艺术。我在教学《兰亭集序》时,抓住“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这句话,联系古今中外人们对生死的论述,大“放”特“放”,尽可能让学生体会“生死亦大矣”的深刻含义。当我引导学生做了一圈巡礼后,又回到课文上来,再一次认真朗读课文,适时收束。教学《项链》,我让学生充分讨论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最后,我对学生的讨论分门别类,适时加以总结。
  二、因势利导。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会出现偏差。教师对学生的偏差不要简单地否定,要搞清学生的思路在哪个地方出了问题,然后加以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自己的偏差。这就是因势利导的艺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我”问战士:“你们不觉得苦吗?”战士“笑了笑”。我问学生:“战士‘笑了笑’,说明对‘苦不苦’这个问题有现成的答案呢,还是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无。我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志愿军战士到朝鲜来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没有?”学生异口同声:“做好了。”我意识到这就是我要凭借的“势”。于是,我接着问:“甚至连什么的准备都做好了?”学生回答:“牺牲的准备。”我又问:“对于一个做好了吃苦甚至牺牲的准备的战士来说,回答‘苦不苦’这个问题,就显得太什么了?”学生立刻回答:“太简单了”、“胸有成竹。”我接着问:“那么这个‘笑了笑’说明战士有现成的答案还是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回答:“有现成的答案。”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并为下面理解志愿军战士只想奉献不想索取的高尚品质打下了基础。
  因势利导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善于凭借学生的“势”。“利导”则是朝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方向引导。学生的“势”往往是原始理解,是教师教学的起点,没有这个“势”,教师的教学就失去了凭借,就无法对症下药。学生正确的理解可以作为教师向纵深开拓的“势”;学生的错误理解可以作为教师向正确方向引导的“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09:39:14 | 只看该作者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势”会自然出现。我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问学生:“喜欢这篇课文的举手。”结果只有个别同学举手,多数同学不喜欢这篇课文。这就是一种“势”,教师抓住不放,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恩格斯如何来评价马克思伟大的一生,使学生改变原来的态度,转而喜欢这篇课文。但有时学生的“势”不容易表现出来,教师无“势”可借。我看过这样一堂公开课:教师提问学生,学生无人回答,教师急得满头大汗。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叫做学生不配合。学生不配合教师,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教师。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从学生出发?只要真正从学生出发,为学生服务,巧妙地进行激励、点拨,学生的“势”就会表现出来,教师就能因势而利导之。
  三、话语定向。课堂上,有的学生频繁举手发言,有的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一节课下来,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学生。这样的课会失去多数学生的参与,久而久之,课堂就变成了少数学生的天下。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指定那些不举手的学生发言。教师还可以把举手发言变成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代表要经常更换,不要固定。有的学生发言占用时间过长,影响其他学生的发言。对此,要有时间上的规定,表述要简洁明了。如果有的学生说起来没完,教师就要提醒,甚至请其暂时停止发言。
  总之,课堂调控艺术的主动权在教师手里,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一堂课上得好与不好,不在学生,而在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5: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