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而要求在课的重点、难点讲解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全过程.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案例3 在讲函数 的图象时,传统教学只能将A、 、 代入有限个值,观察各种情况时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我利用《几何画板》则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直观的表示出来,图像之间的变化关系也准确表示出来.
(1)分步观察振幅变换,周期变换和和相位变换
利用《几何画板》画出函数y=2sinx , y= sinx x[0, ]的图象(学生自己操作软件)
如图,将固定值中的A值分别改为2和 (可以改为任意值),再按 得到y=2sinx x[0, ]和 y= sinx x[0, ]的图象,这个过程中可以观察由y=sinx图像得到y=2sinx 和 y= sinx图像的过程,也可以拖动“动A”改变A的值,控制图像变换细节.注意观察图像变化与A值的关系.引导,观察,启发得到振幅变换的定义.同样方法同理得到周期变换和和相位变换.
接下来由老师引导,学生在电脑上操作,改变A, ω, 的值,观察图像的变化,也可以按图中按钮观察.特别注意按 , 和 这三个按钮的先后顺序,总结图像的变化规律.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由y=sinx的图象变换出 的图象一般有两个途径,只有区别开这两个途径,才能灵活进行图象变换.在课件中按 ,可将图像还原到y=sinx的图象,途径一:先按 再 ;途径二:先按 再 .
途径一:先平移变换再周期变换(伸缩变换)先将y=sinx的图象向左( >0)或向右( <0=平移
| |个单位,再将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ω>0),便得y=sin(ωx+ )的图象
途径二:先周期变换(伸缩变换)再平移变换 先将y=sinx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ω>0),再沿x轴向左( >0)或向右( <0=平移 个单位,便得y=sin(ωx+ )的图象.
这样很复杂的内容因为有了几何画板的介入变得简单了.
1.3 利用多媒体,可以扩充信息量、增加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每位老师在教学时要做到精讲多练,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扩充信息量、增加教学密度,一定程度上调节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4 在教学“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如果按传统教法,一般从作出坐标轴、12等分单位圆、作正弦线、示范讲解到最后画出图象,最起码要用去20分钟,大大浪费了有限而宝贵的教学和练习时间.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但能够形象、直观的演示了作图方法和作图过程的每一个步骤,而且可以用比较少的时间完成上述作图过程.
(1)介绍课件制作的数学原理和步骤:
1. 作直角坐标系,并在直角坐标系y轴左侧画单位圆;
2. 把单位圆分成12等份;
3. 作各分点关于x轴的垂线,得到对应于各角的正弦线;
4. 找横坐标:把轴上从0到2π这一段分成12等份;
5. 找纵坐标:把各角的正弦线向右平移,使它的起点与x轴上对应的点重合,从而得到12条正弦线的12个终点;
6. 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12个点依次从左至右连接起来,即得y=sinx x∈[0,2π]的图象.
(2)利用课间展示动画效果(课件制作过程略)
这样操作与用传统手法作出的图形相比,标准规范的图形能够给予学生很好的视觉效果.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加快了教学节奏,节省了教学时间.
1.4 利用实物投影解决学生板演的弊端
在数学课堂当中尤其是公开课当中,很多老师喜欢让学生到讲台板演某道题目的做法.通过这位同学的解题过程来体现这道题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再或是起到示范的作用.但这样做的弊端也十分明显:浪费时间,学生写粉笔字的能力比较差,花费的时间一般要是在练习本上的几倍;学生做题无法同步,到讲台上板演的学生速度较慢,所以往往是下面的同学要等台上的同学;无法起到范例的作用,我们老师让学生来板演,目的是想通过他的解题过程让大家看到这个类型的题目的正确思路和会出现的常见错误,但上来的这个同学无法全面代表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使用实物投影而放弃传统的板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