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5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聋校开展句子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22:3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聋校开展句子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摘要:听觉障碍学生由于缺乏口语基础,在读句子时经常会出现断词断句的情况,影响对语言的理解,朗读句子可以帮助听觉障碍学生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同时朗读还有助于听觉障碍学生内化语言规则,形成语感,因此在句子教学时要注重朗读的训练。朗读句子要求听觉障碍学生做到正确、流利、有表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朗读时能正确停顿。除了按标点停顿外,朗读训练要特别注意引导听觉障碍学生按照句子的结构正确停顿,在此基础上要求听觉障碍学生把句子读连贯。对于具有感情色彩的句子,朗读时还要指导听觉障碍学生根据句子的内容辅助适当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情感,做到入情入境。
关键词:听觉障碍;推理和想象;语言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聋生由于失听影响语言的正常形成和发展,语言形成和发展的缓慢,又影响到儿童思维能力,其中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聋生由于没有有声语言,不能与健全人正常交往,他们的个性、性格、情感、人生观等方面的发展也都受到极大的阻碍[1]。因此,对他们进行句子训练,其目的就是发掘他们的语言能力,激活他们的语言表达,从而以语言的发展带动他们思维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对聋生进行具体、科学的句子教学呢?现就我这几年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直观法
直观法是指听觉障碍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作、图画、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形象来学习句子,低年级句子教学中经常采用这种方法。直观法把情景直观地展示在听觉障碍学生眼前,听觉障碍学生可以通过视觉观察了解句子的含义,同时有利于听觉障碍学生将语言文字与实际情景结合起来。
   (一) 观察实物
   实物展示直接将实际情景展现在听觉障碍学生面前,有助于听觉障碍学生将真实的生活环境与语言文字结合起来,不仅更具形象感,而且还有助于听觉障碍学生借助这些真实情景进行交际性的练习,提高听觉障碍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和能力[2]。
例如在学习“芹菜是蔬菜。”一句时可以这样进行:
  1、理解句子含义
教师出示实物芹菜,指着芹菜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再问:“它是蔬菜还是水果?”,学生回答后,出示例句“芹菜是蔬菜。”
   2、朗读例句
    在指导听觉障碍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听觉障碍学生形成正确停顿。对于较长的句子刚开始朗读时可以在一句话中多停顿几次,然后逐渐引导听觉障碍学生按正常的读法停顿。如读“白菜、芹菜和卷心菜都是蔬菜。”一句时,开始时可以这样读:白菜、/芹菜/和/卷心菜/都是/蔬菜。逐渐过渡到:白菜、芹菜和卷心菜/都是蔬菜。从而提高听觉障碍学生朗读句子的连贯性和流利性。
   3、总结句式,说写句子
    总结出“(什么)是蔬菜”的句式,教师展示其它蔬菜,引导听觉障碍学生说写句子。同时,教师可以借用实物道具引导听觉障碍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句式进行对话练习。例如出示实物“芹菜”,教师逐步提以下问题“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芹菜是什么?”、“你喜欢吃什么?”,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不仅复习了旧的知识,丰富了句子量,还提高了运用句式的灵活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22:36:30 | 只看该作者

   (二) 观看动作
    对于一些描写动态变化过程的句子,观察实物不容易了解句子的意思,这时观看动作演示可以很好地帮助听觉障碍学生理解句子。例如学习 “王小芳把李晓鸥扶起来。”这一句时,可以选两个同学分别扮演王小芳和李小鸥,然后指导他们表演,引导听觉障碍学生仔细观察是“谁”扶起了“谁”,体会“王小芳”是主语,是动作“扶起来”的实施者,以此帮助听觉障碍学生掌握例句。接下来在句式练习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环境做动作或启发听觉障碍学生做动作,引导听觉障碍学生说写句子,例如教师可以拿起课本,引导听觉障碍学生说写句子:“老师把课本拿起来。”
    (三) 看图学句
   看图学句是聋校句子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图画为听觉障碍学生呈现了直观形象,可以有效帮助听觉障碍学生理解句子、表达句子,同时图画使用起来方更简单,运行成本也低,它是辅助听觉障碍学生说写句子的有效教学用具。看图学句主要在低年级进行,除了学习一些简单句子外,还包括一些简单的复句,这些复句由几个小句组成,小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小句的排列有相对固定的先后顺序,这些都是听觉障碍学生理解的难点,在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帮助听觉障碍学生突破难点。例如学习“一只小羊在地里啃麦苗,马小雄急忙跑过去,把小羊赶走。”一句时,可以这样进行:
  1、看图读句子,图文结合理解句子含义
    教师按句子描述的先后顺序指导听觉障碍学生观察图,先后指着小羊和马小雄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这是什么/谁?”、“它/他在做什么?”,为了帮助听觉障碍学生了解几个小句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还要进一步问学生以下问题:“马小雄急忙跑过去做什么?”、“马小雄为什么把小羊赶走?”。如果听觉障碍学生正确回答了以上问题,就说明他们理解了句子的意思,教师可以继续下一步的教学。
   2、朗读句子
    指导听觉障碍学生进行正确的停顿,同时引导听觉障碍学生体会马小雄的心情,读出马小雄“急忙跑过去”时的急迫感。
   3、体会各小句之间的关系
把小句的顺序打乱,引导听觉障碍学生重新排序,体会三个小句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因果顺序排列的,“小羊在地里啃麦苗”这一事件引发“马小雄把小羊赶走”,马小雄要先跑过去才能赶羊,因此三句的顺序不能随意调换。
   4、积累句子
    教师指图,学生根据图的提示熟读、背诵句子,进行句子积累。
   5、仿写句子
    总结句式“什么怎么样,谁把什么怎么样”,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听觉障碍学生根据句式仿写句子。
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句子中的某些内容在图画中没有办法直接体现出来,这时教师要指导听觉障碍学生根据文字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四) 多媒体辅助学句
    实物展示和动作演示,更贴近现实生活,有助于提高听觉障碍学生实际运用句子的能力,但展示实物、演示动作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使用这两种直观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图画呈现的内容多,使用起来简单方便,但图画不能形象的呈现动态过程。多媒体结合了两者的优点,为听觉障碍学生学习句子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辅助手段[3]。
在运用直观法进行句子教学时要注意两点:
   1、直观形象与语言文字密切结合:
    直观形象的选择和设计要有针对性,能够形象的体现出句意,尽量少出现无关刺激,以防止听觉障碍学生注意力分散;在句子理解阶段要借助直观形象理解语言文字,再由语言文字回到直观形象中;在表达阶段,要由直观形象转化为语言文字。
   2、培养听觉障碍学生语言能力和培养听觉障碍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相结合:
    听觉障碍学生要写好句子不仅需要具有语言能力,同时还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例句中隐含着科学有序的观察方法和对事物的认知观点,句子内部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这些都是对听觉障碍学生进行教育的资源,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好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要指导听觉障碍学生理解句子,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指导听觉障碍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4]。
    二、比较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22:36:35 | 只看该作者

    比较法是指在句子教学中通过对新旧知识、相似知识的比较,帮助听觉障碍学生分化知识,掌握句型和句式。
    (一)新旧知识的比较
    已有的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旧知识可以为学习新知识建立良好的先行组织,有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这个过程里学习者的新旧知识相互连接,对知识的认识不断深化。例如“(什么)是(什么)”、“(什么)和(什么)都是(什么)”以及“(什么)、(什么)和(什么)都是(什么)”这三个句式,它们之间差别很小,听觉障碍学生在使用第二和第三个句式时容易出现错误,教学时可以从第一个句式开始,逐渐深化,加强几个句式之间的比较,帮助学生分化知识。以“苹果、香蕉和葡萄都是水果。”为例,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1、复习旧知
    出示苹果、香蕉、葡萄等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听觉障碍学生运用“(什么)是(什么)”的句式说句子:苹果是水果/香蕉是水果/葡萄是水果。
    2、学习新句式(什么)和(什么)都是(什么)
     引导听觉障碍学生将两句改写成一句话:苹果和香蕉都是水果。对“(什么)是(什么)”和“(什么)和(什么)都是(什么)”两个句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引导听觉障碍学生注意第二个句式中的“和”与“都”出现的位置,感性了解它们的用法。
    3、学习新句式“(什么)、(什么)和(什么)都是(什么)”
    将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苹果、香蕉和葡萄都是水果。对三个句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引导听觉障碍学生注意“、”、“和”以及“都”出现的位置,感性体会它们的用法。
     4、练习说写句子
    (二) 容易混淆的知识的比较
    汉语的语法规则相对于其他语言显得比较松散,语序和虚词的运用对表达语义具有重要作用。汉语存在大量的句式,语序不同、出现的虚词不同,语义也会不同。一些句子看上去相似,但表达的意思可能相差很远;也有的句子看上去不同但它们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5]。听觉障碍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这样的句子时很容易出现错误,对于这样的问题通过比较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听觉障碍学生[6]。
    例如听觉障碍学生往往不能区别“把字句”和“被字句”,认为两种表达方式表述的是同一个意思,更不能很好地掌握两种句式的变换方法,对此可以设置情境通过对比引导听觉障碍学生掌握两种句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的方法。以“小祥把雨伞借给了文文。”与“雨伞被小祥借给了文文。”为例,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
   1、出示例句,理解句意
    出示例句“小祥把雨伞借给了文文”,引导听觉障碍学生理解谁借给谁雨伞,运用圈点画线方式划出句子主要成分:
   (小祥)A把(雨伞)B借给了(文文)C。
    运用同样的方法理解“被”字句并划出主要成分:
(雨伞)B被(小祥)A借给了(文文)C。
   2、两种句式进行比较
    总结两种句式,进行对比:把字句:A把B借给了C。被字句:B被A借给了C。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两个句式中施事者和受事者的不同位置,总结进行句式转换的方法[7]。
   3、进行练习
    结合实例进行把字句与被字句之间的转换练习。
   (三)书面语与手语的比较
    听觉障碍学生交流时经常用到手语,手语的语法规则与汉语书面语的语法规则是不同的,汉语是按时间顺序组织句子的,一般来说汉语句子中主语放在谓语前,修饰语放在中心语前,例如:青蛙捉害虫。而手语是一种视觉语言,听觉障碍学生打手势的顺序按事件在视觉中的先后顺序进行。视觉必须在看到表述的主客体后,才能看出主体要对客体“干什么”。因此同样一句话用手语打出来就成了:青蛙害虫捉。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听觉障碍学生对两者进行比较,帮助听觉障碍学生掌握汉语语法规则[8]。目前关于中国手语的研究,特别是对手语语法规则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一线语文教师要做有心人,寻找汉语书面语与手语语法规则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帮助听觉障碍学生掌握书面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22:36:38 | 只看该作者

   三、生活体验法
    直观形象可以帮助听觉障碍学生在语言文字与句子含义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帮助听觉障碍学生学习句子,但是受到条件限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可以在课堂上运用直观法进行教学。更多的情况下,需要教师引导听觉障碍学生通过结合生活体验来掌握句子的含义,引导的方式就是教师举一些听觉障碍学生熟悉的例子,为他们理解句子创设情境[9]。例如学习条件复句“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这个句子比较复杂,听觉障碍学生直接理解句子前后部分的关系可能有困难,教师可以举一些听觉障碍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无论……都……”,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里找出一个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的学生,引导其他同学从各方面说说他/她的优点,运用“某某同学(什么)好”的句式说几句话,最后运用“某某同学无论(什么)和(什么)都(怎么样)”这个句式说句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听觉障碍学生体会句子的前一部分“无论(什么)和(什么)”表示两个条件,句子后一部分“都(怎么样)”表示两个条件的共同结果[10]。
    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句子教学时教师所举的例子很重要,事例要为学生所熟悉,使用的语言要简单易懂,而且所举的例子要具有针对性,能够有效帮助听觉障碍学生理解学习的难点。
    总之,对聋生进行句子训练,首先应了解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要不拘形式,多方位地利用语训有利条件,坚持语训课与听力训练、律动、智力课的结合;坚持正常教学与趣味教学相结合;坚持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坚持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的句子训练相结合;坚持把课本知识与聋生实际相结合;坚持教学中动与静的结合。注意到以上几点,我们就能更有效地发展聋生的语言。我将继续努力,为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句子训练方法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15: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