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握教材悟教材之魂创教学之佳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5 21:4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把握教材悟教材之魂创教学之佳绩
摘要:教材——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再熟悉不过了,教师每天带着教材走进课堂,学生每天带着教材学习知识。教师和学生都离不开教材,它是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更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它的作用显而易见,它的作用不可替代。可是,如何正确使用教材,真正发挥教材的效用,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难题和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从事教学工作已十年有余,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验,希望得到领导和同行们的指正和帮助。
关键词:研读;感悟;把握教材;创造性使用;
教材——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再熟悉不过了,教师每天带着教材走进课堂,学生每天带着教材学习知识。教师和学生都离不开教材,它是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更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它的作用显而易见,它的作用不可替代。可是,如何正确使用教材,真正发挥教材的效用,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难题和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从事教学工作已十年有余,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验,希望得到领导和同行们的指正和帮助。
一、研读教材,感悟其魂。
我们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必须深刻钻研教材,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多年的工作我总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天带着教材回家,仔细地看,仔细地琢磨,了解每一节的目标,了解每一单元的重、难点,了解数学教材的结构系统,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于是我明确地了解 现行的小学数学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在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以及小学生认识规律和发展水平的前提下,依据以下条件:一是以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知识以及四则运算为主线,以数、形结合为重点,把各部分内容按彼此的内在联系进行编排;二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当分散、螺旋上升;三是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置于教学实践之中,注重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四是寓教学方法于教材编写之中,促进学生的智能的发展;五是把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结合起来。按照这五个原则进行编排,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由于对此有了明确的认识,我的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我又担任了实验教师,我一边积极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边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更适应学生的特点。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严密性、系统性,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入数学知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学有用的数学。新教材还以其漂亮的图案、鲜艳的色彩给学生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添了学习情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材的图例也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并且创设了自主探索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用中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了解了新教材的这些特点,掌握了新教材的这些结构,使我的教学工作得心应手。有时在教学工作中我常把新旧教材进行对比使用,在新课程教学中有些知识到底要求学生掌握到怎样的程度,有些知识的拓展要到什么程度,当把握不准时,我便会 参照老教材来协助确定。“把握了全套教材的要求、内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知识点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也就把握了教材的魂。教学工作中我努力研读教材,力争把握教材的魂,为教学工作创佳绩提供了保障。
二、把握教材之魂,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师把握了教材的魂即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特点、知识系统等有了透彻地认识,这是组织好教学的前提。但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的新教材在功能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惟一的标准。教师是用教材去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并把要求“层次化” 、教学“特色化”;还必须具有科学性;必须考虑时代和科学的进步。教师要成为教材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让学生吸取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那么教师就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工作中在这方面我也有了自己初步的尝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15 21:42:26 | 只看该作者

(一)真正发挥情境创设的效用。
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改革实验的今天,“情境创设”已起越来越被教师们所重视。
教学中我了解了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后,并没有盲目地每节课创设。为了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又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我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的。对于一些理性的知识、学生感到乏味的知识的教学,我一定要创设情境的。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有如下的情境:课一开始,我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你有朋友吗?你的朋友是谁?你与你的朋友有什么共同之处?接着我说:“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朋友,你们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性格或共同的志向等而成为朋友,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交友经验,今天一些数学算式想请大家帮忙找朋友,大家能帮忙吗?学生当然是满口答应。接着我出示了10道算式(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其中一道是易混淆的类型):
(32+25)×4   (64+12)×3    18×6+7×6     85×10+15
20×15+20×9   (18+7)×6    32×4+25×4    (15+9)×20
(85+15)×10   64×3+12×3   
学生思考后让学生说出谁和谁是朋友?怎么知道的?像这样的朋友有什么共同点?然后教师接着问:“你还能找到像这样的朋友吗?学生举例后教师接着问:“像这样的朋友很多很多,你能用简便的方法表示这样的朋友吗?”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没有像教材那样去让学生尽快接触、验证乘法分配律,而是有意让学生去做一些算式,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充满兴趣、又能自主发现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观察到有些算式它们的形式虽然不一样,但结果却是一样的。而在交流“如何找到朋友?这些朋友有什么共同之处?”中发现“结果一样”的算式尽管形式不一样,但其还是有联系的,认识到诸如(a+b)×c和a×c+b×c这两种算式的形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这样安排,使得学生在自己“亲历”的过程中,发现了(a+b)×c=a×c+b×c这一规律。对于学生来说,他自己就是一名数学家,一个数学定律的发现者,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呀! 这样的情境创设才是有效的,这也是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
(二)深入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因此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时,要努力让数学走入生活,使数学生活化。教师不仅要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课堂教学中除了教材提供的数学问题外,我还力争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为学生提供了神州六号的相关的知识,学生充满了兴趣,既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有拓宽了知识面。又如,在教学“统计”后,我组织学生通过看电视、报纸,上网或到市场、机关、学校等进行搜集、调查,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发展的信息情况。并加以整理、运用这些信息资源。其中我班有的学生对我校四、五、六年级男女同学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了统,并且汇报给体育老师。这样,学生通过经历典型案例的处理过程,培养他们对数据的直观感觉,认识统计方法的特点,体会统计思想和方法应用的广泛性。使他们亲近数学,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生活。 从数学的本质来说,新知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如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完全从抽象到抽象,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太难了。实际上数学就在学生身边。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在有关内容教学中,应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包含数学问题的活动,可促使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2-15 21:42:31 | 只看该作者

(三)在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培养自学能力
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思维方法;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以及其形式,表述准确而见长。因此,阅读数学课本,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口头表述能力,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都是大有好处的。教师要从三个方面把握好学生阅读课本的时机:1、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2、在学生猜测、探索初步得出结论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3、在学生心理明白,而又说不清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教学中我抓住时机在课堂中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并且尝试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会选择教材中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自学。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课上我给10分钟让学生自学,给15分钟学生当小老师讲解,给5分钟学生针对“小老师”的讲解进行补充和交流,最后10分钟进行课堂练习。学生在了解了这一课堂结构后,兴致极高,极其认真地进行自学,当“小老师”这一环节更是争先恐后,跃跃欲试,补充交流的环节也是做到了比较全面,最后的课堂练习完成的也还不错。整堂课中教师是个评委,在最后进行了强调与总结,却受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我觉得这对于老师是一个尝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同样都充满了新奇与刺激。
这样的尝试对于小学来说是大胆的,但也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但一定要选好内容,选好时机,才会有好的课堂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社会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这个问题还有待我们不断研究、探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三、恒心加毅力,教学创佳绩。
几年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把关注学生的发展,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因此我一直努力地研究教材,揣摩教学方法,认认真真地准备好每一节课,切实有效地上好每一节课。在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及时转变了观念,改变了教学方法,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有了一定的收获。现在我班的学生正由原来的数学成绩低转变成了现在的数学成绩逐步提高,正由原来的不爱学习数学转变成了现在的对数学充满了兴趣,正由原来的数学能力差转变成现在的有着较强的数学能力,正由原来的数学难转变成乐学好思。这一切的转变来自各位领导的引领,来自我们师生的恒心和毅力,更来自与新课程改革。因此,在教学改革这条路上,我还要积极投身到教学的实践之中,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19: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