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3 21:2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临高二中   王韵竹
一、教学设计特点分析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实验探究为主线,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通过组内合作、组间交流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亲自观察、体验、讨论、辩论等一系列活动感知质量守恒定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并让学生体味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建立假设,活动探究——解释应用,拓展提高——交流收获,体验成功”四个环节组织教学,这节课体现以下特点:
1.以最佳的师生互动,实现开放性和实效性的双赢。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较强的教学开放性,给予了学生较大的分组实验的时间和空间,并没有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先交流实验步骤和方案,而是通过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以亲切、自然的情感与学生融为一体来形成最佳的师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分组实验过程的帮助、支持、交流、引导的作用,最终来落实教学的实效性的。
2.将“以学生为本”的宗旨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中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和空间,又敢于让学生在实验中出错,走弯路,特别是对一个小组在实验出错后还要求进行实验改进时,为了使他们不留下遗憾,做出了删减一些教师演示实验的决定。让他们成功地完成了实验改进,这一举动也成为了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学生也真正体验了探究味道,也像科学家那样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既有利于新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3.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搭建平台。
本课的实验探究没有停留在形式上的探究,没有为学生设置实验步骤和实验装置图,只是给出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几种药品和简单的仪器,让学生自主设计可以测定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的实验,促使学生有效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挖掘小组成员的个人智慧和分工合作的潜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在表达和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压抑学生思维,不管实验装置设计的对或错,都不忙于作出结论,让学生在讨论、争议中得到结论,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二、呈现的问题与改进方案
1.教师提出的问题未能激起学生的争议。
课题定位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的研究”,学生在上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当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时,没有出现预想的争论场面,学生都认为质量保持不变,深入挖掘学生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时,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竟能回答出质量守恒的原因了,这样的问题没有激发起学生的争议,反而使教师陷入尴尬的局面,不如不提。
改进1:以“蜡烛燃烧秤量的实验作为启动和驱动性问题”进行引入,再提出问题“你认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有几种可能?”这样诱发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化学反应中的现象来进行猜测。
改进2:也可以不用学生猜测,直接用化学史引入:展示两位化学家的争论,你站在哪一方?(简述理由)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吧!这样更直接,当学生推翻波义尔的结论时,会收获到更大的成就感。
2. 教案的设计对实验及学生的差异考虑不周。
在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设计了四个实验,一个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活动提供支持,三个学生分组实验。学案上只呈现了演示实验和本组选择的实验的资料,因三个分组实验及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完成实验的时间相差了二、三分钟,先完成实验的小组只有观看的机会,而没有再思考、再设计的实验资料。
改进:将四个实验的仪器、药品都呈现在实验学案上,教师鼓励优先完成实验的小组再设计其他小组的实验,这样更有利于进行比较和交流,使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
3.落实知识的实效性还没有完全到位。
依据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进行分析并得出质量守恒的结论,使学生只是停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相等的,但没有始终重申“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问题。(因为实验中有未参加反应的物质)
改进:在实验得出质量守恒的结论基础上,认真分析参加反应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计算质量总和都包含哪些物质的质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1 17: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