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下册政治《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教学反思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已步入校园,新的一轮教学改革全面铺开。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学期中《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十课第一框)一节是我最成功的一节课。下面把我的做法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选取教材或日常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情绪使他们感受到融洽,愉快、舒畅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师生平等交流,学生自然处于愤悱的状态下,会主动去学习,去探究问题。在本节课中,我节选了宁夏石嘴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打工者王斌余因父亲腿伤急需用钱,而老板却拒绝支付工资,王某找到劳动仲裁,人民法院等部门。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工资。当王斌余再次找老板要工资被羞辱毒打后,王某选择了杀人一案作为导入案例。当媒体图文展示该案例后,同学们便七嘴八舌讨论开:劳动仲裁部门、法院为何不主持公道?对王某该如何判刑?社会还有没有正义?……在激烈的情民法的辩论中,同学们自觉不自觉中进入了学习状态,什么是正义?社会需要正义顺理成章的达成目标。
良好的情境应贯穿于一节课,导入的案例为学生营造一个道德窗口、合作窗口、探究问题的窗口。反面的案例可能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社会黑暗,因而会对社会失去信心。媒体接着展示女警察任长霞,好战士徐洪刚等正面人物图片。学生思维的动力被激发出来,马上会联想到社会中许多正义的人和事。并在班级中主动说出与大家共享。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师生互动氛围。使课堂产生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会自然地总结出下一个目标: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这些案例又给学生的精神上的洗礼,知荣辱、辩是非。自觉地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相对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八年级组承担着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课改课题。我们多数课堂教学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本节课我仍沿用以前的异质分组(好、中、差相结合)。学习小组中有明确的分工。即记录的(记录教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交流的内容等)有组织讨论的,的中心发言人,补充发言人等。如导课时的案例在教学时,记录的记下所有该讨论的问题,组织者组织小组讨论,中心发言人汇报,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生生交流合作,既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又能组内优势互补。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独特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等个性发展。
在政策制度与正义的关系方面,如:多劳多得还要多上缴税款;少数民族考生照顾分数;少数民族生育政策宽等政策。这些是否背公平、正义的原则?针对这些我采用了组际之间的竞争,进行辩论。教师亦参与某组活动之中,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在竞争中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启了智慧的闸门。使学生有了展示才华的机会。提高了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是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三、媒体工具的使用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工具,其快速,直观、生动的效果,能激发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多种感官获取信息、动画、图片、文字等视频材料,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方面有事半功倍之效,因而它倍受教师青睐。
在课件制作时,我认真钻研教材,找出重点、难点,写好教学设计及课件运用形式、程序等。我力求做到从课堂导入激发兴趣到重难点的突破都心中有数。然后根据本节主题“人类需要正义,我们要做正义的人”这一主题从反面导入,因而先设计了王斌余这一案例。在重难点突破时设计了图片资料任长霞,徐洪刚等人物形象,目的在于使学生的内在知识和生活经验被调动出来,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焦裕禄、孔繁森等人物,进一步明确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人和事,为了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突破了重点。此时穿插利用教材P109的资料,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确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中受益。也都受制度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公平突破了难点。接下来媒体中的文字资料显示出党和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倾斜政策,在辩论中,学生们懂得了公平为人们提供了发展权利和机会,而正义的制度规则可以通过制度调节避免社会文化,使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最终造福每个社会成员。
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运用媒体是辅助教学的手段、是一种工作。每次运用时都让学生明确我们要做什么?下一步的任务是什么?培养学生从纷杂的信息中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如图片信息时(任长霞、徐洪刚等)学生组内交流现实生活中的见闻,学生类比推理,举一反三。在文字信息显示时,学生只想到任何事情(人)都要一律平等,而国家政策的倾斜与他们的认知水平有差距,在教师引导下,实施组际交流,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无意识到突破难点。可见,恰当地使用媒体,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大帮助。
四、现代教育理论的应用
1、双主体理论的体现
一堂成功的好课必然用先进的理念作指导。本节课虽说利用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小组合作主要形式,但是,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使用媒体时,教师没充当媒体“解说员”。每个知识信息的呈现教师都适时引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要获取什么信息。把媒体激发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直观、快速突破重难点的作用发挥到最佳。师生没有过分依赖媒体。
教师的主导地位还表现为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结论),某一活动及时总结,使学习的知识明了化、具体化。本节课中的每个活动后,学生都在教师的帮助下使知识系统化(学生自己总结,教师总结)。不但使各个活动目的达成,环节衔接紧凑,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流于形式。
本节的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教师创设情境后,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合作探究——问题达成。这一过程体现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小组合作探究的事例贴近于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同时,探究策略也被运用,同时培养了学生会社会生存的能力。小组探究的问题是师生共同交流的、该探究的、可探究的、共同完成,使探究的问题有意义,有价值。
总之,本节课依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给每位学生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优势互补,媒体教学创设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方面有了进步,道德觉悟有所提高,总体上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其中不乏自己想不到的不恰当不成熟的做法,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