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欣赏 老师跟小孩子说话,你站着,他也站着,他总要仰视你的嘴巴和眼睛,有距离感。小孩子之间说话,他们个头差不多,视线是平的,有平等感。大人和孩子说话,要想消除这种距离感,有三种选择,一是坐着,二是跪着,三是弯下腰。他站着你坐着,这也不平等;他站着你跪着,这是角色倒置,反向的不平等(有人说一位加拿大外教给学生的辅导的时候跪着,我不赞同);弯下腰来,弯到你的眼睛和嘴巴能够让他平视的角度,虽然你辛苦一些,但是毕竟你让他感觉到了平等,更重要的是亲切了——因为你弯腰,你的头自然要向前倾斜,于是,孩子会感觉到你有意识的将头向他靠近呢!
孩子喜欢平等,喜欢同伴。孙云晓在《向儿童学习》中谈到了“儿童喜欢同龄交往”的观点。他研究后认为:儿童与成人的价值观念、价值判定标准是不一样的。成人(包括老师和家长)再跟他们交往时往往总带有“教化、训导”的味道,而同龄之间则没有这样的大的分歧。
学生习作,教师批阅,总是要写批语的。习作批语,就是对文章好坏的评判。我们的老师在给小学生的习作写批语的时候,批语跟学生的作文价值认识就产生了分歧。老师往往站在文章学、社会学的高度来审视小学生的习作,往往使问题多于成就,在运用这文学常识、文学评论的语言。这样的批语,孩子读不懂,也很难产生真切的作文成就感。这样的批语难于够激发起学生对批语的阅读兴趣,甚至出现老师辛辛苦苦批,学生根本不看的情形。
教师给学生的写批语,不单单是对学生的习作水平做一个评价,更重要的是关于这次习作进行的一种书面交流。老师是读者,同时老师也是这次习作的一个合作伙伴。读者和伙伴,需要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交流。交流就要说话,说话就要平等,让孩子们感觉到亲切,乐意进行关于这次习作的话题交流。
前面说了,小学生乐意和同伴进行交往,因为他们相互之间的价值认同程度高;前面也讲了,老师弯下腰来和小孩子说话,能够缩短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由此我想说,我们教师写批语,需要“弯下腰”来。
“弯下腰来给小学生习作写批语”,一方面指的是教师要降低自己的认识角度,从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价值观念、生活特性的角度来人是孩子们的交际、孩子们的习作,也就是说用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而不是用文学家、文章学、文学评论的要求来衡量小学生的习作。降低了标准,你的批语中“肯定”就会多于“否定和挑剔”,这样的批语就能够发挥出更多激励作用——谁都喜欢听表扬的话,成就感能够激发起他们进一步获得成就的热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