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责任
【摘要】:目前为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各个学校都在大力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计算机已进入教室、宿舍、家庭、实验室、办公室等,充斥着学校的每个角落,在这种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小学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本文主要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中教师职业道德现状问题和职业道德责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环境; 教师职业道德; 现状 ; 道德责任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需要很多素养,如职业素养、技术素养、教育素养、研究素养等。但在这所有的素养中,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是基础和根本。教师的品质、知识、能力和道德情感等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各个学校都在大力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因此,在这种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现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缺德”现象令人堪忧。所以亟待广大教师提高师德修养,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具有新的内容。
一、 教师的职业道德
师德就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总和,是教师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到不同阶段,教师道德也包括了更多的内容。它在教育职业活动范围内,是调节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的特殊道德关系的行为准则,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教书育人,做好工作 ,为社会尽职尽责;面对各种利益矛盾时,如何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做出合乎师德要求和符合教师人格形象的选择。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道德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由教师的劳动任务、对象及其特点决定的[1]。这既是教师履行培养一代新人,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并推动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追求自身人格完善、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观需要。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不仅要遵循传统的、对教师普遍适应的职业道德规范,而且信息的泛滥也给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生存的信息环境要求人们改革道德教育,为此,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要求具有更丰富的道德体系,这些道德要求是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来遵守。
二、中小学教师道德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引发了社会的全面震荡,带来了社会全方位的变革。这种震荡和变革,也使教师职业道德的状况变得复杂起来,过去不曾有的事情发生了,不敢想象的事情出现了。有的教师厌恶教学,不思进取,态度粗暴,动辄体罚……师德严重滑坡。几年前《重庆晚报》的消息:为促使学生进步,涪陵城区一教师出奇招:考试成绩90分以下的,都当众跪下,用双膝走上讲台领考卷;另一则《辽沈晚报》消息:某生因布置的家庭作业没完成,当众打嘴巴,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侮辱,觉得自己没脸活下去,跳楼身亡。某地对6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状况,向教师、学校领导、学生以及百余名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以问卷为主的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表现出好的和比较好的职业道德风貌,他们任劳任怨,默默耕耘,不图名利,甘愿奉献。但同时有63.4%的学校领导和46.8%的教师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事业心、进取意识不强,缺乏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表现在懒于看书学习,工作得过且过,不认真遵守劳动纪律”等。有67%的学生家长指出教师对学生用了“罚站”的方式进行体罚;学生中有69%的人指出,他们的老师有打骂学生现象;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状况令人堪忧[2]。
(一) 教师以权谋私,进行经济活动
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还有少数人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影响,教育育人观念淡化,社会责任感下降,个人功利思想浓厚。“贿赂——受贿”之风已出现在我国学校校园中,特别是中小学中。由于商品经济的渗透,物价飞速上涨,教师所坚守的人文精神受到冲击,物质理想胜于精神追求,因此,在教师中就很有可能出现教师以权某私的 现象。目前中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倾注全部心血,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点委屈,因此家长给教师送礼、送钱,请吃请喝,就是为了让老师给自己的孩子安排一个好座位,希望老师多关注一点。而某些教师就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这种教师权力,接受家长的“情意”。还有些也利用给学生补课的名义收取高额的费用,这种风气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以至于学生、教师、家长都觉得合情合理。还存在一部分教师利用自己是老师的身份,向学生及其学生家长推销教辅资料、学习用品或其他东西,价格却远远高于市场价。
现在素质教育呼唤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不应该应用职权之便进行经济活动,也不能够对自己付出的劳动要求在物质利益上获得全部的回报。教师要自觉培养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重的宽阔胸怀,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感觉实现人生价值的崇高境界,把全部的幸福与快乐寓于对教师职业的高度热爱和为实现教育目标而付出艰苦劳动之中。
(二) 对学生处罚措施不恰当,不能公正地对待学生
现在大多数教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在实施惩罚时,不尊重学生人格,经常讽刺、挖苦、歧视学生,甚至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在施教过程中,学生迟到或是做错事,动辄罚站或是不准听课,或罚做重复作业、罚劳动、罚请家长。老师的动机虽然是好的,但在无知的情况下做出了失范行为。这几种行为都 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这个新的信息时代,这些问题不仅依然存在,并且还在不断恶化,且又增加了在新环境下的新的教师“缺德”现象。
(三) 教师道德不具备教育信息化特征
互联网提供了广阔丰富的信息搜索,极端丰富的网络信息一方面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 ,提供了信息共享的广阔空间,促进信息的交流传播;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信息的过度膨胀和泛滥,各种合法信息与不合法信息、有益信息与有害信息、有用信息与垃圾信息、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混杂在一起,严重妨碍了学生对有用信息的吸收利用,导致一些辨别能力差的学生在选择上出现了迷茫,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更是不少见。这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严重危害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健康发展,包括学校。但目前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个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忽略了对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
(四) 教育观念落后,缺少对学生信息道德的教育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资源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再加上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而教育工作者没有抢先占领,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被一些不健康网站侵蚀或毒害。网络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目前大部分学生上网是为了聊天、玩游戏,真正把网络用于学习的非常少。因此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学生上网持消极态度,只有很少数教师认定信息技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网络信息的发展给教师带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教师还没对这种日新月异的技术明白过来,新的事物又产生了。特别是部分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获取速度可能比老师还获得的快,他们正是处于好奇心非常旺盛、叛逆性也最强的时期,迫切想接触、了解一切新事物,可能就沉迷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或是上一些色情网站。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教师有的认为束手无策,有的就采取非正常的手段制止学生的行为。但有的学生没有理解你的这种方式,而是越陷越深,产生“你不让他做他偏做”的心理。因此,要么学生正确面对、使用网络,要么沉迷于网络堕落下去,完全取决于教师对上网利弊的认识、对学生的引导方法和处理方式。如千万不能把学直接从网吧抓出来,大声辱骂,甚至体罚、请家长、写检讨、不允许上课或是在全校通报批评,应该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