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2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语文参赛论文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原则与技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21:1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语文参赛论文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原则与技巧
摘要:设计良好的提问,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着重分析了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提出了课堂提问的三大原则,阐述了提高课堂提问效果的策略和技巧。
关键字:高中语文  课堂提问  提问原则   提问策略和技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思路能否顺利地实施,课堂提问是一个关键,课堂设问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设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课堂提问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离开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位教师都应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或者不懂得提问,或者没有设置好提问技巧,出现了不少教学的误区,本人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就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谈谈几点建议。
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提出了课堂提问的三大原则,阐述了提高课堂提问效果的策略和技巧。
一、课堂提问现状与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
语文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课堂提问虽是老师的预设,但学生的回答还是有预期方向的,因此课堂提问的作用对于教学双边是相互的,毕竟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与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其受益者是学生,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我觉得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要求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力求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设计好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21:16:40 | 只看该作者

    为了做到难易适度,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问题过大、过深、过难。这样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教师自己回答。从表面看,虽然也完成了提问的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老师的高明,于教学两方面都是无益的。相反地,问题过小、过浅、过易也是不可取的。这类问题通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极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选择问,一种是极肤浅的填空问,如作者是谁我们的主人公精神多么什么呀等等。这类问题没有任何思考价值,学生不加思索即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热闹的背后,会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作为教师,必须端正思想,彻底消灭语文课堂教学的这种热闹假象。
   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因为好的提问正是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的,它绝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为前提的,具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个难度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跨越,是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致偏难或偏易。
(二)适量性原则
    除了遵循启发性原则,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难点,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之外,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还应在备课时精挑严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提问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在准确把握住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数量多少后,还应考虑到提问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所谓系统是指问题不是各个孤立的,彼此之间应显示一定的难易深浅的梯度和内在联系,具有连贯性。系统性要求设计好问题的难易层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训练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全面的理解课文。而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要科学合理,题意明白准确。
(三)面向全体原则
    教师的提问在实际操作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住几个活跃生,提高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只让活跃生答问,时间久了,其他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是有悖于启发性原则的。因此,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同学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的学生发言,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全体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讲授课文《沁园春•雪》时,如果教师直接问:这首词的上阕写景与下阕评古论今有什么联系?恐怕回答的学生寥寥无几,如果设计梯度式问题。那么,学生回答面就会广的多。变换提问方式。改变教师提问学生举手作答的定式。教师可指答,学生可齐答,可轮流答,重复答,跳答,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目的都是让全体学生的脑子转起来,动起来,以培养和训练其思维能力。积极、有原则地评价。提问后的评价,先要肯定积极答问的态度,再评价学生回答得对错,然后还要评价答问的优劣,通常教师都应给出示范。最终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应对事不对人。
三、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与技巧  
(一)及时有效反馈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21:16:45 | 只看该作者

(二)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动脑,现代教育不是奉送知识,而是让学生去索取知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使学生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境界。教师的责任就是将教材中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揭示出来,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他们独立思维,深入学习,以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提问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冷场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作降低难度的处理。如《石钟山记》中写到的三笑,如果直接问:这三笑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恐怕难以跨越问题的鸿沟。那么,教师可设计两个较容易的问题对其作降低难度的处理:苏轼三次笑分别在什么场合?内容各是什么?这样一问,使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就能逐步达到对原来问题的理解。
提问设计时,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新的台阶。设计问题,必须在问题的难易度上下功夫,让人人有思考的机会,个个有答问的条件,每个学生的答问都能显示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先问一些比较易懂的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学生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课堂气氛也就越来越活泼。
(四)提问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的提问要触及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开拓思维的空间。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精神振作,积极地去思考问题。从培养兴趣出发来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不能总在段意、主题、写作特点上兜圈子,搞循环,而应采用平实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四、结语
提问的艺术还涉及到提问的方式、教师的教态、课文的优劣等诸多因素。但提问作为一门艺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防止所提的问题含糊不清,过难、过偏或过于简单;要做到“问”而生“思”,“答”有所“得”,收到启发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路,发展联想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出深浅适度,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启发性提问,既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斩理解,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解疑者、组织者,要诚心诚意的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16: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