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20 07:33:00
|
只看该作者
1、引起学生的思考
教师给与学生的作业,在学生着手做时,应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忆:回顾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另外,当学生拿到教师批阅后的作业时,也能引起学生思考:教师在作业上的留言有什么含义?我这次的数学作业有哪些收获?我还需要怎样完善等?例如,教师可以尝试这样做:在学生作业反馈留言中,有针对性地写“再思考一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这个问题涉及到哪些数学知识呢?他们有哪些关系呢?”等。
2、促进数学化
教师给与学生的数学作业,应具有: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使用一定的形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使他人明白、理解,这需要共同的语言,即约定俗成的数学语言,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椭圆的标准方程、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等。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同时也应能够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多样化(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不仅从数学角度,如可以从物理、化学、地理、政治等角度来看待问题)。这样辩证地、非片面地交流学习对于学生的认识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3、为学生再发展创设空间
教师给与学生的数学作业,除了用于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数学技能、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外,还应给与特殊学生发展的空间:教师也不曾预料到的方面,但学生有此方面的发展潜力。例如,给学生布置写章末小结的作业,传统的做法是:教师根据认为应掌握的数学知识,给出若干个相关的问题,然后由学生找出答案,以巩固知识。那么,可否换成这样的做法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写出自己的真实数学认知结构。学生自己“创造性”构建章末小结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思考、自我完善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性、批判性无疑是有利的,虽然开始时,学生可能会花费多些时间,但这是值得的。给学生再发展创设了空间,一个属于自己的想象空间。另外,还可以尝试给与学生教师自己也预先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可以是现实问题,也可以是幻想的问题,主要是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空间。
4、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教师给与学生的数学作业,应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成就感的。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有某种高兴、兴趣、喜悦,而不是厌烦、情绪低落。这就需要教师在留作业时,要使作业有层次性、阶梯性等,使学生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正确。给与学生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另外,还可以使用这样的评语:“很特别的解法!”“做得非常好!”等。
5、增进师生的情感
数学作业是师生交流的途径和手段,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要求、目标通过数学作业向学生表达;还可以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肯定学生的进步、发展,表达希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的方面等。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想法通过数学作业向老师表达,是自己展现自我、创造的舞台。师生合理地利用好数学作业,对彼此的发展都是有利的。这需要教师在数学作业上创设宽松的“作业环境”,比如在反馈用语上,应有针对性(针对此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该学生的用语)、鼓励性(学生从老师的反馈中,感觉到一种被关心,感到温暖和获得学习的动力)、交流性(教师的反馈语言促进学生将自己的再思考、认识书写在作业上,希望能再与老师交流,这需要老师在批阅此次作业时,顺便再看看上次的作业,看学生是否有留言和老师交流)。这样的处理,能促进师生彼此的情感发展。
这里谈得比较多的是教师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那么学生能否可以给教师“布置”作业呢?如果可以的话,该如何操作呢?基于学生数学作业的交流,您可能还有其他想法,也来谈谈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