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12 06:47:00
|
只看该作者
二、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应用情趣。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 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教学中, 教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描述客观的事物与现象,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除法“两位数除以—位数”时,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掌握计算的步骤和方法的,但是学生往往忽略横式答案的书写格式,常会忘记写余数,缺乏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针对学生计算时出现的情况,设计了一道情境题:老师准备和大家一起去参观周围的饮料厂的情况,合兴蓝山饮料厂生产浓浓咖啡,一车间每 分钟生产73罐,平均装3箱,每箱可以装多少罐?还剩多少罐?学生列式是73÷3=24(罐)……l(罐),这次余数l没有丢掉。为什么不能少写l 呢?学生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把1漏写了,如果验算的话,结果会和题目的总数73不相符合了;有的说,l是余下的l罐,也是工人叔叔、阿姨通过劳动换来的产品,不能随便的就少写或者漏写了;有的说,做完了题目就要细心检查,改掉粗心大意的习惯。学生的回答真有一翻道理,原来余数是有实际的意义的。学生从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了解了计算的意 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感受到学习计算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计算,同时感受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的身边有待解决,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意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三、搜集应用事例,体会应用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地图用四种不同颜色区分地区、 飞机设计等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的世界。 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应用的具体案例,并相互交流。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百分数的资料,像商品标签各种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 学“认识千米”时,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世界最长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 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 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发展,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