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22 10:12:47
|
只看该作者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为了使我们的教材适应每一名学生。体观音乐*质教育的思想,教材在选择坚笛乐曲时,难度稍大一点的曲子都编配了旋律简化谱。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北京的金山上》,学生在演奏时如果按原歌曲的节奏演奏下来,可能对于有的同学会有一些困难,特别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吹奏,所以教材中编配了旋律简化谱,降低了演奏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对简化港也感到困难,教材中还为他们准备了只有356i四个音构成的第三声部,这样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演奏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乐曲的选择注重了师生互动、学生为主体。在这首乐曲中,第一声都可以由教师吹奏竖笛,也可以用其他乐器演奏,也可以请几名吹奏技能比较好的学生和教师一起吹奏第一声部,这样既使有能力演奏的同学得到了发挥,又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共同参与了活动,体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全员参与的教育教学思想。在合奏时教师应注意坚笛与其他演奏乐器声音的和谐、统一。声部的分配应由学生自由选择。
乐曲的选择注重与单元主题相结合。教材中的坚笛乐曲的选择并不是孤立的、随意的,也不是单纯从竖笛技能的角度去编排的,而是既注重了学生学习竖笛的技能体系,又考虑到与单元主题的结合。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虽然只是坚笛学习的第一课,只学习了基本指法,但是在选择乐曲时考虑到本单元的主题内容,而选择了《秋声》和《秋收》,使得竖奋教学成为本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独立于唱歌、欣赏之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主题思想。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辽阔的草原》,竖奋曲选择的《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民歌,是对单元内容的补充。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表现音乐,通过演唱《牧歌》,欣赏《牧歌》(无伴奏合唱)《辽阔的草原》《我们的新毡房》《北方水草茂密的家乡》《万马奔腾》《金色的阿勒泰》,演奏《北京的金山上》等多种形式去感受和表现各民族音乐文化特色.
竖笛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教材中的坚笛合奏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坚盲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了解和熟悉民族的和世界的优秀音乐文化,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从而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