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8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构生活的、对话的、开放的习作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教学谈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 王振刚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里面明确地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作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作文能力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活动。观察、思考、表现、评价四种能力综合发展,写作能力才会较快地提高。在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习作教学中,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去观察硬币,感受硬币文化,完成习作片断,通过多元评价,引领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享受习作,享受生活。



一、建构生活的课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生活即课堂,生活即书籍,这是一本天然的百科全书,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和学生一起去阅读生活,会激发学生在心灵深处迸发出的一份份真挚的情感来: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乐于记录下美好生活的愿望。



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点燃起学生观察的激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投入地去观察,全身心地去体验。习作教学中,引领学生观察硬币(1元、5角、1角),没有直接去观察,而是从《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斗法降三怪的故事中导入,唐僧师徒与三妖怪比试法力,其中一个内容就是隔板猜物。接着,我又告诉学生,今天,也玩一个“隔板猜物”的游戏,学生自然不能一次猜出小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但我轻轻地摇晃之后,学生听到了声音,轻松地准确地猜出盒子里装的是硬币。倾听、猜想的过程,就是学生观察的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不留痕迹地指导学生观察,将组织课堂融入到了轻松、愉悦的讲故事之中,激发的是学生浓厚的兴趣,点燃的是学生强烈的激情。



而后,教师让学生隔盒猜硬币的币值,学生自然不能一次猜对,我允许学生把小手伸进去,摸一摸。不用过多的强调要求:仔细摸,要投入地去观察。这些话语不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作为教师,要努力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因为“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于是,学生摸出了大小、轻重、软硬、表面的凸纹。



学生听硬币,摸硬币,接下去,小组成员共同看硬币。学生走近了硬币,也走进了观察。他们在观察中感悟了观察,他们感受到了观察,不仅仅是看,是要调动多种感官去体验,去发现。观察之法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观察体验之中,渐渐地,就会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方式。



课堂上,师生一同听硬币、摸硬币、看硬币,在学生的心中,也隐约地感受到:习作,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它源于生活,为了生活。一句话,作文即生活。引领学生走进生活,阅读天,阅读地,阅读万物。阅读,有时是需要经过短暂的观察之后,学生就获取了发现;而有时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之后,学生才会获取发现。但不管怎样,只有当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痕的时候,学生的笔尖才会流淌出源源不断的词句来,透过文字,我们更能感受到文字间流露出的纯真的、美好的感情。观察可谓是习作的前提,观察得细致,学生笔下的文字自然会细腻,且富有感染力。



与学生一道观察硬币,教师悄无声息地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一种意识:选择材料时,选择那些“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内容。小钢板儿,虽不起眼,但是它确是生活中存在的。这也是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关注生活中不曾被人注意的,但确确实实存在的事物,做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留心周围事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二、建构对话的课堂──培养学生思考、表现能力



思考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指导与评改过程的始末。在指导课中,学生听老师摇晃盒子发出的声音,来判断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学生摸盒子里的物品,来猜想盒子里装的是多大面值的硬币;小组同学一起观察硬币,和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学生在细心观察的同时,也要伴随着判断与推理。当学生看硬币后,鼓励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启发学生有序地观察,有序地表达。这样,学生有序地观察硬币,当观察硬币的一个面的时候,也做到了有序。观察有顺序,表达才会有顺序,习作的条理才会清楚。强调学生有序地观察,但学生观察的顺序是不唯一的,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思考与表现的能力。追求多种表现形式,便成为了学生思考的动力。



在教学中,我也感受到:需要融入学生思考的学习活动,才会被学生深深地吸引住。思考过后,学生乐于发表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指导课上,教师巧妙地观察、思考、表现融合在一起,这也是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关键所在。



在指导课上,我还搜集了一段资料,供学生阅读:



我国发行的流通硬币,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郁的民族风格,不同的时期发行货币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文化。近年来所发行的硬币,采用花卉作为设计主题,既庄重大方,又轻松活泼,设计风格突破了呆板沉重格局,突出了民族风格,体现了民族文化和精神面貌的艺术品。



课堂上,实现了两个层面的对话,一是人与文本的对话;二是人与人的对话。学生阅读完这段资料,我引导学生去解读它:你知道硬币上的菊花、荷花、兰花、牡丹花都象征着什么吗?再读这段资料,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此时,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等词眼,在学生心中,不再那样的陌生,不再有距离感。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把对硬币的思考引向深入的过程。读完这段文字,积淀在每个人心中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当学生拿起笔来,一方面会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另一方面会用文字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真发现和真感受,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这段资料的引入与解读之后,我相信一定会激发学生在内心中升腾起对小小的硬币的无比崇敬之情。学生观察的是硬币,但感受到的却是硬币文化。“教语文,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文化是语言文字的命脉。教语文,站在文化的平台上,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生命力才会闪耀光彩;语言文字才是生动的、鲜活的,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使学生受到人类优秀文化的哺育。”只有当学生的内心中涌动了一种强烈的情感的时候,才会产生表现的欲望。这表现,既是指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又是指对主观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在对话中,学生学会了“构段”,将不同感官观察到的发现连在一起,突出其重点内容。学生学会了“谋篇”,领会了一篇完整的习作,不仅要写清楚自己的所见所闻,还要表达出内心的真感受。学生的思考与表现能力在不知不觉提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三、建构开放的课堂──培养学生评价能力



开放的课堂,就是要追求多元评价。这多元评价是建立在多角度、多层面的对话基础上的。习作教学中的对话,要体现在师本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上。评改课上,我先是请两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一位同学的习作是不具体的,另一位同学的习作是需要修改字、词、句的。师生对话文字,指出其习作中的亮点与不足,这是在进行集体评改。对话的过程中,师生都要认真地对话文本,经历思考的过程,学生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来。课堂上,师生相互启发,产生互动效应,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激发疑惑……从而使对话的内容“增值”。在对话中,也展现了学生不同的表现能力,这其中,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会快速地提高,表现力也会逐渐增强,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评价能力。



接下来,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互相批改习作,任务有两个:一个是标出好词佳句,写出好在哪里?二是修改习作中不恰当的字、词、句。两项任务中,也包含着两种品质:学会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善意地给别人提出意见,更是一种美德。



而后,学生自己再次对话习作,对话伙伴的批阅。在多层面的对话中,在学生的亲身实践中,他们会逐渐学会如何评改习作。从一次次的对话中,教师以智慧启迪了智慧,以精神感染了精神。学生学会了评价,学会了坚持,懂得了精益求精的含义。



开放的课堂,还表现在把学生由生活的课堂送回到生活的“百草园”中。两节习作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启发学生:今天的习作,可以写你观察硬币后的发现与思考,当然,也可以写自己走进生活中观察的你喜欢的事物后的发现与思考。还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幅照片:一个长出枝叶的木桩;生米粒和熟米粒;茶叶和茶水;一幅幅秋叶飘落的照片……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以空间,写自己眼中的观察,写自己心中的思考,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生笔下所流淌的文字才会更加美丽与鲜活。



课堂,就是要建构一个生活的、对话的、开放的习作课堂。因为她是生活的,学生与她是熟悉的,愿意走近她;因为她是对话的,学生与她是平等的,愿意亲近她;因为她是开放的,学生与她是共生的,愿意享受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7: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