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学生在自主迁移中学习新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07: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有幸听了我市一位青年教师所上的《笔算三位数的加法》,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课上,教师只和学生进行了3分钟的口算练习后,便出示了尝试题。小明、小红、小军三人比赛跳绳,其中小红跳了145下,小明跳了137下,小军跳了126下,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应该怎样写。紧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了相应的算式,要求学生自己从中选择一道加法算式,计算出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对没有用竖式计算而导致计算错误的,提醒其用竖式计算。再接着便是组织汇报,交流算法。在反馈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教师问了学生这样两个问题:你怎么知道这样做的,你想到了什么?你认为在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在计算过程中想到了笔算两位数加法,并且都能根据笔算两位数加法的注意点说出三位数加三位数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题中任意两个数相加都会出现需要进位的情况,而从个位加起的优势只有在需要进位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教者对教材作了必要的调整)、满十进一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07:22:00 | 只看该作者
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一个新内容时,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惯例,即要先复习一下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或者是解决新问题所必须的知识和方法。似乎没有教师的这一复习铺垫,学生就不能去探索、去实践,也就不能掌握新的知识了。如教学《笔算三位数加法》这一部分内容,按照一般的做法,教师肯定要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再三地进行复习。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也肯定要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复习再三,且美其名说是为了让学生在迁移中学习新知。
     每一次考试以后,总能听到有老师抱怨学生说:这种类型的题目我明明讲过,只不过换了一种说法,学生就不会了。说这句话的意思无非是,这条题目我教过了,至于你还不会做,那责任就不在我了。指导过数学竞赛的老师也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个植树问题,学生在学植树问题的时候知道它是植树问题,也知道如何去解答。而一旦离开了这个单元,将题目适当改编一下:科学家进行一项实验,每隔5小时做一次记录。做第12次记录时,挂钟的时针正好指向9,问做第一次记录时,时针指向几?学生往往就不知道运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去解答了。
    当然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在面临新的问题的时候,不能主动地将其与所学知识建立起有效的联系。而学生之所以会这样,又跟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过分注重复习铺垫不无关系。当遇到一个新问题的时候,学生习惯了由教师去告诉他或暗示他,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或者说从哪些方面入手。因此虽说我们的学生最不缺少解题,也最不怕解题,但他们最擅长的是解决熟悉的问题(其实这已经不能称之为问题了),而一旦遇到以前没遇到过新的问题时,往往就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了。所以,当前“题海战术”仍能盛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重复人类数学发现活动过程的机会。……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考察人类数学发现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当人们遇到了一个崭新的问题的时候,是不会有人去告诉他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运用哪些知识、运用什么方法的,因为类似的问题谁也没有遇到过。
    因此,笔者以为,在教学中,我们固然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迁移学习新知。其正如奥苏伯尔所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但是,这种迁移绝不应该是教师强加给学生或者是暗示给学生的,而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意识到未知的内容可能会跟哪些已知的内容存在联系,从而主动地在“已经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过分注重复习铺垫,必然会减少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限制学生主动探索的空间,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19: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