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普通话
普通话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像涓涓溪水一样,细水长流,在点点滴滴中积累,逐步养成,所以在幼儿园一日的生活活动中注入普通话,提高幼儿的普通话表达水平很有必要。譬如,培养幼儿行为习惯可以编成儿歌录音随机播放,孩子跟这儿歌会自觉地做该做的事,教师不用每次都跟孩子一同念,可以事半功倍。
二、让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显身手
根据羌族幼儿语言自身发展的特点,依据幼儿阅读能力发展规律,结合分享阅读教学特点,从读本的不同特征和幼儿的兴趣需要入手,充分挖掘读本的趣味性和功能性,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多元的阅读环境,帮助幼儿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学会阅读,掌握自主阅读的基本技能,让幼儿在愉快而具有创意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成为成功的自主阅读者。
(一)信息技术的介入为幼儿扩充已有经验,激起幼儿阅读的欲望。
羌族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大多通过周围的事物直观感知,或与周围人的交流中习得,相当有限的,为促进幼儿能更好地进入阅读,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相当关键。尤其是一些读本,对于幼儿来说,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本没办法进行阅读,这就需要借用现代多媒体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等特点为孩子扩充已有的知识经验,激起幼儿阅读的欲望,为其更好地阅读奠定基础。
(二)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以渲染宽松的情境,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与铺垫,孩子会对学习变的枯燥无味,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独特的形、声、色、光效果创设具有具体感性的、立体信息的动态情景,能够恰当地激发幼儿产生活动的兴趣,使得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如:《野生动物园里怪事多》的教学课件用电脑播放后,幼儿立刻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随着逼真形象的音响和富于动态的情景,幼儿情不自禁地想说乐说,很快进入到活动中。整个活动结束,幼儿还兴致未尽,还强烈要求再看一遍。由此可见,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更重要的是,课件中动态的信息,因为更富有真实感而能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使幼儿不只是仅仅将它单纯地作为某一知识去理解,而是在积极运用已有的经验理解和把握它的同时,产生好奇和疑问,促使幼儿积极质疑。与此同时,用鼠标器控制画面,做到动、静交替,使幼儿通过交流、表达,更充实地把握了读本内容,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三)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以营造动态情境,激发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由于一个班孩子的生活环境和个性的差异,幼儿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分享阅读图画阅读时,问题提出后,发言的人往往每次都是那几个能说会道的孩子,而且说的内容也比较雷同,达不到预设的效果。然而,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将老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充分激起幼儿的说话欲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在中班读本《端午节》中,对于我们山区的孩子来说赛龙舟非常的陌生,对于佩戴香囊、五色线的习俗也不知道,在教学时做成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了解后,孩子仿佛置身其中,引发情感共鸣, 有效地渲染了教学环境从而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再如中班读本《小蚂蚁》中,将蚂蚁的一系列动作制作成可以放大的超级链接幼儿强烈的兴趣,让幼儿体会这些关于手上动作的字的意义,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发言内容轻轻点击到相应的画面,有利于将孩子个体的知识有效地展示和集体化铺开,优化了活动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