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补充课外信息,积蓄情感,深刻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法国作家梅里美曾说,作诗只能作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去补充,从而分享创作之乐,品尝诗的真味。写诗是这样,写文章也是这样。教材中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自己去感悟。但对小学生而言,感悟毕竟不是易事,教是可以适当的补充课外信息,将会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学中,教师要把文章中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从而在总体上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飞船即将坠毁的时候》这篇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离学生很远,学生没有这种生活体验,很难如情入境。课前,我和学生一起查阅有关宇航员和宇宙飞船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学生们无不为宇宙飞船的坠毁而感到惋惜。当我告诉学生,一个多小时后,宇宙飞船即将坠毁,宇航员科马洛夫用大部分时间向上级汇报工作,敬佩之情从学生心里油然而生。宇航员与女儿诀别时的情景感人至深,为了加深这种情感体验,我又朗读了科马洛夫与母亲、妻子诀别时的情景。这样的课外信息呈现,自然贴切,有助于学生体会课文情感,提高了课堂的信息传输密度。
三.补充课外信息,降低理解难度,突破教学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费时最多、收效最微的是课文难点的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语文教学因此失去了它自身的魅力和情趣。我尝试让学生自己阅读与课文难点相关的补充材料,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降低理解难度。如学习《一夜的工作》最后一段:“……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作者只看见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怎么说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的?理解了这一难点,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周总理工作多么劳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出示了这样的一份阅读材料:
周总理的一天
时间:1974年3月26日至27日(此时已患重病)
下午三时起床
下午四时与尼雷尔会谈(五楼)
晚七时陪餐
晚十时政治局会议
晨二时半约民航同志开会
晨七时办公
中午十二时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
下午两时休息
在学生阅读后,我告诉他们,这是从总理工作表中随意抽出的一天。周总理每天都是这样辛勤的工作。阅读了这样的信息后,学生再读“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一句时,他们脑海中浮现的便不再是一个夜晚的情景,他们“看”到的是一位工作始终繁忙的总理,一种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四.扩展阅读信息,陶冶情操,课内向课外延伸。
大阅读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要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更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如学完《美丽的北海公园》后,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北海公园的图片和介绍其他景点的文章,更多的领略北海公园的秀美;学完《麻雀》一文后,我引导学生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壁虎的爱》一文,更深的感悟爱的真谛;学完《长征》一课,有的学生被红军英勇豪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感动,阅读有关红军长征的小故事,有的学生则喜欢毛泽东诗词,于是我选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指导学生背诵。
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课内外信息有机的结合,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1)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书籍中找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资料;(2)课文是节选的,,到课外查找、阅读整篇的作品;(3)课文是删节的,到课外查找、阅读原文;(4)查找、阅读与课文题材、内容、写法相联系的其他文章;(5)查找课文作者所写的其他相关作品;(6)作文课前引导学生阅读与这次作文内容相关、形式相近的文章。
我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有计划的扩大范围的阅读,旨在利用课外信息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简言之,课外信息的呈现必须在教师必要的控制下进行,教师要善于进行合理裁剪,对呈现的时机进行精心选择,使学生“课伊始,情已生;课正行,情已浓;课已毕,情犹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