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广泛应用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纵观我们小学数学教材,不难发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非常的紧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的不同分支和不用内容之间的联系,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作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准确找好知识间的联系,这样有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生活就如数学知识生长的一块沃土,生活中处处可现数学,比如孩子们去商场买东西,用到人民币,不但认识了人民币,同时,也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初步明白了加减法的一些算理。在家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等也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又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时候,先叫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见过圆柱,并说说对圆柱的认识,再通过一些实物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就是一个侧面,两个底面的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圆柱的表面积都是一样的,让学生说出一些常见的圆柱体的表面积,通过比较,加深表面积的意义,这样对数学不感到那么陌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由此,数学教学时注意把“身边数学”引入课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发展。
注重和社会实践相联系。
现在教材当中都会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课,就是教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关注,并试着去分析解决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幼稚的,没有意义的,而有些问题是他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但我们更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只为了让学生真正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更不是要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而是注重在关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怎样发现问题的,是怎样思考并试图解决问题的,在关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学生的身心、情感、思维、态度都有了哪些变化。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自己,关爱生活、发展自己,这才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目标所在。例如在运算律后,指导学生开展“我们去春游”的实践活动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合理的春游方案,不但让学生认识到了数学知识不再是脱离生活的各种练习,而是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再创造。情感体验伴随着活动的始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前后知识联系很紧密的学科,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出示下面两道复习题:44×15 144×5,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是怎么乘的,然后出示例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和以往学过的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讲,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就不是那么困难的了,还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新知掌握的也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又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唤起对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回忆,也让学生潜意识的意识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应该与长方形面积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再引导学生通过转化策略解决多边形面积,无疑为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了一个基础,使学生感到知识间的紧密联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