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课,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法,得到的效果也很不一样,这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而教师本身对自己对所教学科的认识,往往影响了他在教学过程中的教法,进而影响到学生上课兴趣的把握,最终影响一堂课的效果。
二、 把游戏引入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材。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但兴趣从哪儿来,如何让这位最好的教师发挥最大的作用,小学生想学习计算机最主要的原因是好玩,而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学生来说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在教学中如果能因势利导,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引入了游戏,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熟悉基本操作的手段。
例如,小学生刚开始学习电脑,许多学生没碰过电脑,对鼠标的基本操作非常陌生,特别是鼠标的双击和拖动更是难以掌握,而且练习鼠标的操作是相当枯燥的,让学生直接练习必然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鼠标各种基本操作时,我就让他们玩“扫雷”游戏来练习鼠标的单击、右击和双击;又让他们通过“纸牌”游戏来掌握鼠标的拖动。通过游戏,一方面消除了学生对电脑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学生又熟练地运用了键盘和鼠标。
三、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在开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的能力处在萌芽之中。我利于这个特点涉及了与教学有关的动画片,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在导课中,我将教学内容编制成动画故事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欣赏,等他们沉浸在奇妙的故事和场景中时,慢慢停下来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计算机制作出来的,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再讲解计算机的神奇功能,使学生产生最初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们一组时间数据,让孩子们猜测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间出生的?孩子们都很积极地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教师再加以正确引导后可以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并请他们展开讨论:想像今后的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开拓了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可能没有哪一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比较弱,学习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会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愿听讲,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上课,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我在上每一节课前都要先用大屏幕给同学们做演示、讲解15分钟左右,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操作,对个别接受能力差的同学,进行单独辅导。在上机时,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这样就有效地诱发了更多同学的学习兴趣。
五、及时评价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及时评价,现在绝大多数计算机都是联网的,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设定各班共享文件夹或者制作开放式递交作业网站,让学生把完成的作品保存其中,学生可以互相浏览作品,教师也能及时在课堂上进行点评。通过对作品的及时评价与反馈,再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掀起学习高潮。这样同时也收集了优秀作品,以后可以用来参加各级部门的作品比赛和本校作品展示,选送优秀作品参加校外各级各类比赛,向报刊杂志投稿等,不论结果如何,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常常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对学生影响深远。
通过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我现在经常通过网络教室的教学演示功能,在学生完成我一节课的任务后,向学生展示优秀的作业,及时给予点评指导,鼓励和表扬。对完成的不够好的同学则通过语音教学功能进行个别指导。每个学生都喜欢被老师表扬,通过及时反馈,可以让学生之间产生良性竞争的机制,在竞争中相互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把它放到首位来抓,并注意在教学导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真正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能不断的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轻松的、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这样,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会长久不衰,持之以恒。这是我一点浅薄的见解,希望能引起同仁的探讨,从而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