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5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点燃孩子心中的艺术火花、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22:1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燃孩子心中的艺术火花、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堂
太原市迎泽区流沙坡小学  王华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课改”提出的基本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然而此时的孩子,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畏惧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比较低,对美术课堂上的学习缺乏理解,使得本来应该充满活力的美术学科在孩子面前变得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克服这种求知过程中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美术课堂教学来谈一谈如何点燃孩子心中的艺术火花,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堂。
一、明确学习的目标
“人之初,性本善”,12周岁内的学生思维属于原始思维,他们心灵诚实善良,在他们心目中世上一切都是完美无缺的,他们不受功利的影响,感情最纯洁,表达感情最彻底、最直截了当,没有丝毫掩饰。他们学习美术所表现出来的作品正是这种封闭的天然心态的写照,虽然稚拙,但它单纯、诚实、天真无邪,把自己完全地毫无保留地融进在里面。为此有人称其作品是一个“唯一没有被污染的领域”。他们的作品生动体现了人类最初的完整的原创性,最能表现人的本质,它是孩子们所特有的。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流畅地线条,准确地造型,成熟地色彩,合理地构图。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的美术教师往往为了个人的名利,以纯技能、技巧的学习为教学目标,并用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学生被动地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了什么?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又领悟到什么?一切难以寻找到答案。《美术课程标准》明确地阐述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在美术活动学习中,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面对此目标,我们切不可贬低它抹杀它,或漠然置之。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探究其规律,明确学习目标,注重科学性,重视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征,选择艺术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的潜能得充分开发,天性得到充分发展,才能得到充分展现,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作业中体现出的各种不同的方法,都是对组内成员及全班同学的一种操作示范,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他们进行大胆表现,而且方法各异,形式多样。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激起学习的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指出:“美术学科要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应该注意使之与学生发生兴趣方面的关系,并使其能体味其中的乐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上好每一节课,和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各方面的因素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教一年级《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一课时,上课开始我让学生观看一段精彩的化装晚会录像,然后提问看到了什么,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高高地举着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自己看到的化装面具,还告诉我要用各种色彩做一件怎样的化装面具呢。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自然,流畅,学生始终以饱满的激情学习着。临近下课时,我将他们带到操场举行了一个化装晚会活动。下课后,学生将我团团围住说:“老师,我们还要上课!”这时,我突然感受到:这才是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啊!没有美术活动的兴趣,学生怎能体会到乐趣?没有学习的乐趣,又怎能有学习的原动力?兴趣不是压榨出来的,而是靠教师利用课堂科学地、艺术地引导出来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22:14:13 | 只看该作者
范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直接示范活动的视觉美的信息。这便是美术教学中的操作示范。通过直观感受,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教师示范活动的系列的表象活动,使其获得深刻印象,自然会增添学习美术的兴趣。关于三原色的融和等问题时,教师通过示范,使学生有了一种直观感受。同时自己更顺利地尝试探索颜色的混合问题。关于调色用水的多少问题。教师通过示范和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启发学生得出用水要少的道理,但少到什么程度就不必一一详述,留待学生自己去摸索、思考、体会。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美术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操作活动,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如:掌握绘画中的绘画习惯,涂色和构成的不同握笔姿势,在折纸中掌握基础的折叠方法等,这些都要求我们老师通过集体教学、示范、讲解,明确教育意图,让学生得以理解和巩固。但不加限制,允许学生个性的发展。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也融入美术教学当中。在一些设计基础教学中,学生作业往往受规范、技巧的限制,使创意得不到好的展示。这时,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及电脑的网络化, 使这一难题得到了解决,计算机多媒体借助了强大功能的系统软件,利用软件中提供的绘图工具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 非常方便、快捷, 难题迎刃而解。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什么样的师生角色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语言应富有感染力,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课题的内容的艺术趣味来引导,启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从教师美的语言中获取学习美术的兴趣。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中搭起过渡的桥梁。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它声形并茂,色彩艳丽,生动直观,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容易进入情境,让他们留恋、向往。怎能不引起学生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22:14:18 | 只看该作者

再次,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实地写生。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路径之一。美国的教育家杜威说过,“生活即学校。”生活中处处有美,寻找生活中的美。艺术家就善于捕捉生活,创作出伟大的艺术品。而孩子们还不是艺术家,他们正如同一头刚刚学习捕食的小狮子,还必须在母狮的循循善诱下学习捕获的方法,掌握捕获的时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开发,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从生活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在我们的教材中,就有不少这样的课题。如一年级的《大家一起画》,六年级的《家乡的老房子》等,如果教师只在教室里讲,该画哪些、那些部分是画面需要的、哪些不需要等等,这样的闭门造车,不如让学生走进生活,去实地走走,了解树木、房屋的形态,感受一下家乡的变化,感受小镇两边的商店、理发店、小饭店、电线杆、行人。尽管是往日熟悉的地方,然而,现在要学生用画家的眼光去感受它,感觉生活一下子就变成了一幅完整的画。学生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兴趣增浓了,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也提高了。我们过去太看重课堂,这种把课堂和生活截然翻开的结果使得学生越学越烦,美术教学之路越走越窄。现代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回归到生活中去,,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学美术。把生活经验美术化,美术问题生活化,体现“美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美术就在身边,,感受到它的趣味和作用。
三、树立学习的信心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不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所在吗?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就像一剂“兴奋剂”,一下子给学生提了神,使课堂教学气氛更热烈。例如学生很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但是答案错了,我先表扬他不怕错的精神,再对他说:“下次还请你,老师相信你能成功。”在“下次”之前,教师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那么,相信他的“下次”总会有进步的。鼓励的话语有:“我相信你做得到的”、“我对你的有信心”、“这个虽然还没完成,但是我相信你会完成它”、“我知道你会处理好的”等等。但鼓励时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热切的期望而不是“欺骗”。教师少一份居高临下,学生就多一份自信与热情。
美术课上,我经常发现,学生的作品各有其独具魅力的地方,尽管有些作品从技巧上比较欠缺,但是,当你换一种角度去欣赏的时候,会发现,它也是很完美的。曾经遇到这样一位学生,他的写生作品总是和实物相差甚远,有时还遭同学的嘲笑。于是,他害怕上美术课,害怕自己的画被人看见。其实,哪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我,享受成功,这是孩子的天性。诚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于是,我给了他看了一张“凡高的自画像”,告诉他:“画就要有自己的特色,你的画就很有特色,相信自己,你很棒!”从那以后,那个孩子自信地举起了自己的“印象派”,我想,这至少是个良好的开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22:14:26 | 只看该作者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相对比较大。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般跨越两个层面。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对色彩的敏感具有共同性,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注重于涂鸦和想象,中高年级学生喜欢探究,则偏重于设计和制作。如六年级的《有特点的人脸》,假设简单地让中高年级的学生如低年级的学生那样,仿造涂鸦,必定会兴趣大减。老师将课题稍稍一改,变成让学生来当京剧演员的化装师。顿时,场面马上变得热情高涨起来。脸谱上涂满了五颜六色的浓厚色彩,学生平时只在电视上观赏过京剧演员的脸谱,现在要他们自己动手来同学相互之间涂脂抹粉,设计脸谱,个个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再因时制宜地组织学生先观赏京剧录象片段,再展开讨论,借机把一些民族传统艺术的有关知识,诸如脸谱色彩的含义、脸谱的勾勒、人物的代表色彩等内容介绍给学生。等到亲自动手时,他们一个个挥笔抹彩,似乎人人都是像模像样的化装师。最后的作品如何,是否够标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这堂课里参与率达到100%,学生的兴趣激增,情趣高涨,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并部分了解了传统艺术的一些简单常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从中感受到了美术学习的愉悦。
教师的情景示范教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和学生就像朋友一般,改变了往昔教师“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所以情景教学是让我们教师试着走进学生中间去,通过谈话、接触、询问、交流、师生表演、竞赛等方法,树立一种新颖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配合讲授,做示范性的演示,辅导制作和运用教具,每体示
首先,我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其实在一个班级中真正画的非常棒的学生是比较少,但是每个学生在美术中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绘画好,有的泥工很拿手,有的剪纸很不错,有的虽然造型比较弱,但是涂色却很棒等等。 针对不同的课型,我分别设计了各种单项评价内容。例如,像《茂密的花》、《添画》这样的绘画课,可设为:构图好、立体感强、线条生动、有创意等;像《头饰设计》、《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等这样的设计课,可设为:装饰性强、创意新、色彩合理等;像《收藏卡》这样的工艺课,可设为:做工精细、工艺好、有进步、装饰性强等。集体完成的作业还增加了合作奖、集体贡献奖、积极投入奖等。在这么多的评价内容中学生总有几项内容是做的不错的,只要在评价的过程中能关注这些闪光点,以鼓励性评语为主,对于不足之处表述时尽可能委婉些,这样既让学生认识到不足,同时又看到成绩,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在成就感中产生信心,
其次,也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有的学生他确实不会画画。那么教师在评价时就不应仅仅注重画面或是作品本身了,而应该是用以人为本的态度,纵向看待和评价这个学生的发展,间接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鼓励他们自信地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就可以了。
我在指导儿童学习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生活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能是事先作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去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有了自信,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有了自信,我们就能看到一幅幅妙不可言、精彩绝伦的作品。
作为学生美术学习的启蒙者,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的心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兴趣,品味乐趣,展示出自己的才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4: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