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论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多媒体技术以其图文并茂的优势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气,使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于生物学科研究的内容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有静态又有动态、既有生理结构又有情景过程.在生物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大量的图片、动画、电影等材料整合在同一个课件中,让学生接触尽量多的生物资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所以如何有效地在生物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生物;课堂教学
主要内容: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因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尤其是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微观结构宏观化、化抽象为直观、把静态变为动态。
1、省时高效,增加容量。
生物课虽是一门贴近生活、自然和社会的学科,但它又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多媒体技术运用了视、听并用的感觉机制,在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虽然课下教师的工作量大了,但是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却大大提高了。例如,过去在学习生物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时,需要三课时,而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细胞膜的结构和各种细胞器、细胞核的形态结构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加快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只需要二课时即可,利用第三课时进行巩固练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并可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
2、微观结构宏观化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教学内容有很多都是微观内容,如微生物、遗传物质等,学生较难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如教学染色体和DNA的关系时,先在屏幕上出现一个细胞,把细胞核取出放大,再将核内的染色体拉出放大,学生便可看到一个螺旋化的染色体。这一染色体解开螺旋变成丝状染色质,剪取其中一段放大,学生能看到它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组成的。这样一个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将微小的染色体放大分解,最终使学生了解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关系,可见,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中的微观世界及其各种变化。
3、化抽象为直观
生物教材中许多抽象的概念,单靠挂图、幻灯片等手段很难讲清楚。这些知识往往成了教学的难点,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如,讲ABO血型系统知识时,过去我用“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很多同学还是难以接受。而现在应用计算机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首先多媒体展示不同血到一起时的过程与现象,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输血时的原则,具有说服力,学生会自然想到为什么会凝固?引出下面要讲的问题,然后呈现血液正常情况和凝集后的两张实物照片,呈现四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红细胞,但细胞表面带有用不同形状表示的不同凝集原,显示ABO血型是由于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不同而划分的,接着呈现人类血浆中所含有的两种凝集素的图像,每个凝集素A、B带有图形缺口,分别正好只能与凝集原A、B组合,动画展示多个红细胞凝聚成团以及凝集反应等现象,之后展示“输血前为什么要鉴定和怎样鉴定血型”等问题,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