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精心设计练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由于独生子女多被家庭娇惯呵护,所以他们失去了太多的生活体验,思维面比较窄,每个学生思考问题角度各异。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探究,互相启发,集思广益,能起到培养学生扩展思维,从不同角度,比较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练习中设计一些一题多解,发散性练习。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笔算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24+4( )=7() ,先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再将自己所想与组内交流,概括出括号里能填6-9四个数,再继续合作讨论:为什么只能填这四个数呢?从而得出十位上2个十加4个十,要想得7个十,个位上的数相加必须满十,向十位进一。所以,方格里的数和4加起来必须满十才可以。
再如,学习长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之后,安排了一节思维训练课。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个人活动,组内交流。让每个学生拿出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并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各种图案,和本组成员交流。第二个环节,是组内合作,组间交流。让组内两个学生先合作,利用四个小三角形拼图形;再由小组的四个成员进行合作,利用手中的所有图形,设计图案并摆出来,之后在全班进行展览,进行交流。第三个环节,教师针对学生拼摆的情况进行讲评,按照创意、速度等来评分,评出名次。这种练习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发挥群体效应,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实践证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在小班中进行合作教学,让学生参与互动,就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谋取集体智慧的结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舞台上的主人。
三、留给学生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
只有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他们才有机会去发现、讨论、交流、评价。大家或许曾看到过这样的场面:课堂中教师出示一组题,让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同学们边举手边说:“我、我!”唯恐别人抢了先,“我、我!”的叫声响彻教室。甲小组说了自己的发现后,老师问还有别的发现吗?乙、丙小组竟说了与甲小组相同的发现,教室里吵作一团。丁小组说错了,老师问:“你们对丁小组的回答有什么想法吗?”这时其他小组却仍在说自己的发现,与老师的发问毫无关系,老师终于发脾气了:“安静!我看哪个小组听得最认真!”老师为什么要发脾气呢?因为老师认为这个问题同学们经过合作交流还应该有别的发现,但迟迟未能表述出来;因为同学们在这个环节上所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自己的控制时间却仍未达到预想效果。老师一节课下来非常辛苦,紧赶慢赶,生怕这节课的任务完不成,求大求全,而学生也只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草草收场,但是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东西,值得怀疑。那么与其这样,还不如减少两个知识点或某些环节,下次课补上,多留点时间给学生,把自己的话砍掉一半,把自己讲的时间挤出来。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只有保证了时间,才能让有深度的问题得到解决,有争议的问题得到统一,有探索的问题得到创新,有策略的问题得到发展。而且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真正搞懂一到两个知识点,学生就能体验探究、合作的全部过程,其有效性一点也不会比看拟结构紧凑的课堂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