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9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活动”中学数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06: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许多人回想起学生时代的数学老师,常常有一个共同特征:表情严肃、特别认真。上课时将题目(特别是难题巧解)一丝不苟地演示给学生看,或者是拎着一沓卷子大步流星地迈进教室,然后威严宣布:“X分钟内独立完成,不许交头接耳、相互讨论。”于是学生立刻埋头演算,然后老师评判。



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正在建立,数学教学也正发生着变化。数学课堂再不是单一的从复习旧知、基础训练入手,而常常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入手来导入新课;课堂上,老师不再是通过自己“严肃、认真、精湛的讲演”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常常是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猜一猜,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而且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的来源,紧密联系生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关注了数学的过程与方法,拓展了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但对此的看法褒贬不一,认为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学好数学,学校要教“真正”的数学;这种做法“降低了数学思维训练的作用”;“生活性、趣味性是增强了‘好玩了’,但数学没有了”;“数学教学卡通化、去数学化了”。我们的文化氛围不太习惯学术争鸣,有的一线教师甚至发出了“课程改革我们应该听谁的”感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06:45:00 | 只看该作者
一、产生这种分歧的根源



对一种现象不同的认识必然有深层的根源。原因可能是多方面,有社会的、心理的,更多则是学术观点上的分歧,我认为从根本上讲有两个源头。



1.对数学知识理解和认识上的不同



任何时期,数学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工作对数学形成一个看法,这在数学家内部往往也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见。长期以来,数学知识被许多人认为是客观的、确定的、普遍有效的体系。近年来,随着相对论、测不准理论、模糊性科学的发展,以及以后现代知识观从解构科学知识的元叙事出发,试图用对话、理解、协商来消解客观知识,用差异性、复杂性、开放性、不确定性来取代统一性、简单性、封闭性、确定性,倡导相对主义的知识观。数学史学家M.Kline更为明确地提出了“数学:确定性的丧失”,提出“数学注定是要探索而不是知道,去追求真理而不是发现真理”,这是对数学教学中重视过程性知识、进行探索活动的有力支持。



数学研究需要演绎证明,但也离不开归纳、实验、猜想。数学的发展正如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学家丹皮尔所总结的:“希腊学者关于演绎几何学的伟大发现,使得亚里士多德在创立逻辑时,过于偏重推理。反之,费兰西斯?培根坚持认为归纳法具有独特无二的重要性。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动,因为他看到新的实验方法具有远大的前途。穆勒指出,真正的科学方法,应包括归纳与演绎,这样就把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与培根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了。” 5经典数学被认为是一门演绎的科学,抽象和严谨使数学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神奇的力量,证明与推理是经典数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现代数学的发展表明,数学不只是逻辑推理与证明,更需要归纳、猜想、审美直觉、实验、探索。随着现当代数学的发展,数学中的算法与实验愈益显示出威力。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和模拟实验已成为一种新的科学方法和技术。由于这种研究方法是与传统方法很不相同的,计算机的使用正在改变数学的性质,数学正在由传统的演绎的科学转化为一门实验与演绎并重的科学。



2.数学中 “活动”的不同理解



对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现在一般持赞同意见,但对参与活动的方式却有不同的理解。数学中的柏拉图主义认为,数学是理念世界的产物,与实践经验无关的科学。在这种观点支配下,则认为数学“活动”只是“智力活动”。从事数学研究、学习数学只要纸和笔加上一个聪明的脑袋。然而,数学中的经验主义、拟经验主义的数学观明确指出了数学发展对“理念世界”和“物理世界”经验的双重依托。数学是抽象的科学,但经过多次抽象,远离经验之源后,如果不回到经验就有退化的危险。许多数学家、数学哲学家都强调数学理性与经验的两个侧面的不可或缺性。人们公认的最伟大的数学家阿基米德、牛顿、高斯、庞卡莱都同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现代数学发展的趋势也表明,只有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分支才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无疑,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实践这样的数学探究活动也是数学教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是受现代数学发展内在规律所制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06:45:00 | 只看该作者
二、对数学“活动”教学的认识



关于活动教学的思想源于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据说,他和他的学生喜欢在林荫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讲学讨论,所以他的学派也被称为逍遥学派。1近代,皮亚杰在其发生认识论中强调内在智力过程起源于活动,前苏联的列维鲁学派继承了皮亚杰重视“活动”的传统,并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拓展,强调:不仅认知起源于外部活动,个体非认知发展也同样源于活动。人类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被改造为内部活动,意识活动是物质生活发展的结果和衍生物。皮亚杰关于儿童认识发展的研究证明了反身抽象是数学概念获得的主要方式,逻辑数学结构不是由客体的物理结构或因果结构派生出来的,而是“一系列不断的反身抽象和一系列连续的自我调节的建构。”在学生能够富有意义的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抽象形式之前,通过 “动手操作”对数学对象进行具体的活动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学主张教育的内容要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活动密切相连,儿童的经验兴趣决定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倡导以儿童的主体活动的经验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即便是像数学这样的理性学科也不能例外,“因为理性就是实验的智慧……而它的作用又常在经验中受到检验”。  活动对个体的影响是广泛的,不只局限于学习方面,学生参与活动对其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参与具有认知性和非认知性双重功能。对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态度、意志品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事实上,人不仅可以从参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获得体验,而且可以从活动中产生原动力。只有不断获得新动力,满足人的高度自主、主体的需要的活动,才是最有效、最有价值的活动。强调活动的实践性和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去,实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能动过程,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开发。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掌握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和数学建模方法,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操作、讨论、作图、制作模型,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学习数学。正如法国科学院院士G.?Cjoquest所说,“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他们不是通过聆听一堂清晰美的讲课来学习数学,而是通过对数学对象作实验而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所有能使学生进入个人活动的方法都应该使用,教师的作用并非只是准备一堂单纯的课,而是要寻找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活动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06:45:00 | 只看该作者
三、数学活动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老师信奉“精讲多练”的金律,因为这种教学“效率高”,在知识的再现时会“熟能生巧”、“运用自如”。当然数学学习中活动不是不重视,独立思考、独立做题等“思维活动”一直是首倡的学习方式。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自然在有些人看来,数学学习中的活动就是思维活动,谁解题快、准,谁就能得高分,数学就学得好。数学学习的目的因而简(异)化为能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进而升入一所理想的学校。这是许多学生、教师追求的“目标”(当然也成为相关部门评价的标准)。数学的应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只是一种装饰(如果与考试无关)。数学学习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只不过是一个“跳板”,甚至是一种无奈。虽然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是多数人只是由于在“知识改革命运”中举足轻重——作为一个筛子决定了一个人的“前程”。这种教学方式(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



2006年9月7日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前主席W.Lott博士率领32人数学教育代表团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访问,介绍到美国的数学课堂大多数由学生自己进行活动、探索30-35分钟,甚至更多,老师讲得很少。他们也在反思,这种教学方式是不是效率太低。他们听说,在中国的情形是不是正好相反,基本上都由老师来讲解,问我们这是不是真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中美双方基本的看法是需要“寻找中间地带”。事实上,我们的数学课堂正在(或者说已经)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是不是走过头了?不可否认,这种负面的现象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出现。2005年6月,作为中加合作研究项目到西部某县城调研,在某小学听数学课,学校领导为了能让数学课“活动起来”,安排了一位“有感染力的语文老师来上数学”,课上老师的“表演”算是出色,以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的卡通画来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但就是数学没有了,学生也难“活动”起来。对数学活动回归生活的这种理解必然会出现数学教学卡通化代替数学化的现象,对数学教学产生严重的危害。



让学生从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其实并没走过头,而是折射出大量具体的实践需要我们去探索、总结。一些专家、学者的批评意见并不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封杀活动、探究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提醒人们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而且理论研究常常是超前的,也必须是超前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其目的应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形成完满的人格。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言:“不要忘记数学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在过去、现在一直到将来,教数学的教室不可能浮在半空中,而学数学的学生也必然是属于社会的”。因此不该“一味追求现代数学中形式变换的花样” ,一般说来,常规的课堂教学重知识的系统性,而通过活动的方式学习则更注重过程、培养兴趣。事实证明,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数学与它有关的现实世界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具体问题情景到抽象化形式化的数学化过程来进行数学的教与学,才能使学生获得充满着关系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5: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