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内,组与组之间共同探讨,并请各组同学讲述他们所遇到的疑惑,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在如何合理假设所求标准方程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每一种假设,都应给予口头鼓励,对优秀的有独创性的给予激励的掌声,这极大地鼓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充分的自信心。
3、在优化策略处合作
生活中,在解决问题时,人们常常面临: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数学上较突出表现的是一题多解,学生往往拿不定主意,甚至有走“弯路”的现象。如何引导学生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显得非常重要。比较好的做法是,先让学生独立探索,再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交流中各抒己见产生学生自认为最优化的策略,即教师对学生解决的策略总是不作统一的硬性规定,但作正面的定向引导,这既培养学生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又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和选择。如在解答某些几何题目中用几何知识可以解答,用空间向量也能求解,此时应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又如,在讲题目:
已知x>0,y>0, xy-(x-y)=1,则x+y取最小值为多少?
我先让学生独立探索,再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交流中各抒己见,有的提出把x+y看成一个变元,然后想方设法消去处xy项; 有的提出因为xy= (x-y)+ 1 ,只要求出xy的最小值问题就解决了; 有的提出能否通过构造方程来解决问题? 有的提出条件式可因式分解为(x-1)(y-1)=2,从而知x-1, , y-1成等比数列,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将x+y转化为关于公比的一元函数,………,学生课堂气氛活跃,踊跃发言,整节课情绪始终处于高涨状态,一节课下来,学生得出此题的六种解答方法,扩大了师生的知识视野,在愉快的合作中,学生对知识外延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科学合理安排合作对象, 保证合作学习成功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科学中的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1、科学地安排合作学习小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学习小组的科学组合非常重要。如在我平时教学中,每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即可以分为“优-潜”合作、“优-后”合作、“潜-后”合作、“优-潜-后”合作, 组间同质即可以分为“优-优”合作、“潜-潜”合作、“后-后”合作。 “优-优”合作,即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每组四、五人,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总之,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已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研究的质量。
2、教师合理引导、积极调控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
实现合作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要求。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和新知识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学习。如在讲<<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中 ,有一块木料如图,已知棱BC平行于面A′C′.(1)要经过木料表面A′B′C′D′内的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2)所画的线和面AC有什么关系?
我先用多媒体演示让个小组进行观察,
教师引导: 画出锯木料时所利用的线,就是画出图中的EF、BE、CF等线。其中画出EF是关键。怎样画出EF呢?显然EF是截面(由点P与BC所确定的平面)与面A′C′的交线。由已知棱BC平行于面A′C′发现EF∥BC,由于木料形状所限制,过点P直接画与BC平行的直线不好画。同时注意到在木料上容易过点P画与B′C′平行的直线,而B′C′是面A′C′与面BC′的交线,发现BC∥B′C′,于是可以通过画出过点P与B′C′平行的直线来确定EF。
设问:上述发现是否合理呢?能否证明此想法呢?讨论研究,合作解决。
当例题解决后, 教师再变式延伸:过点P如何锯一个面与面BC′平行?
思考:经过上题证明可以得知EF∥平面AC,而我们也容易得知: EF∥BC,
设问:B′C′平行面AC吗?让学生探索 ┅┅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B′C′平行面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