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好一堂课的“十度”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13: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正确把握运用好“十度”策略就能上好一堂课。
    教学目标的适合度。一堂好课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目标的课不是好课。但仅有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能力基础相适应,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具有层次性。
    教学目标的可操作度。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必须科学具体。教学目标根据描述的模糊或具体程度划分为模糊式教学目标和行为教学目标,区别主要由目标中陈述的动词决定,如:模糊目标常用词:知道、了解、领会、运用等等;行为目标常用词有:写出、背诵、认出、列举、选择等等。应根据教材的实际,制定出可操作的目标,以便课堂教学和指导学习。
    学习资源处理的正确度。它包括学习环境的创设,教与学内容的把握、处理、选择、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学生学习活动所需要的资料等。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最多。教师应正确地理解把握教材,反复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正确科学地处理学习内容,搞好教与学的设计,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习活动准备好充足的学习资料。
    学习指导的有效度。课堂上离不开对学生的指导,离不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这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范围,一定要面向全体,为大多数同学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而不是只为少数优秀学生服务。同时要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要力求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激励性和指导性。
    教学过程的调控度。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调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主动学习并不意味着不要教师的诱导、指导、引导,不要教师的调控。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学进程、问题的难度、教与学的方式、课时的容量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合理机智的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广泛,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谓广泛,一是参与的学生人数要多,不能只是少数人参与;二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要多样,不能太单一;三是学生参与的时间要适度,不能为了参与而参与,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恰当地掌握学生参与的时间。四是学生要全程参与、有效地参与,不是片刻的参与、形式主义的参与,更不是教师单独表演、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
    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只有面的参与而没有一定的深度,也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堂好课应当有学生的主动探究,深入思考;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能认真地倾听、合作、交流、分享;师生的对话交流、学生的参与富有成效。教师应运用启发式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启迪思维,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观察、模仿、体验,在参与互动中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气氛的宽松度。在课堂上要充满民主、欢愉和尊重的氛围,多些轻松、幽默、欢声笑语,少些严肃、责难和呆板。学生的人格必须受到尊重,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应受到鼓励,学生责疑问难、质疑探究应得到表扬,学生标新立异、发表不同意见应得到肯定和激励,学习进程应张弛有度,使课堂成为自由轻松的课堂。
    课堂氛围的融洽度。好的一堂课不但气氛宽松,还应充满人性化的光辉。师生关系融洽,彼此互相尊重,进行平等愉快的合作。教师应运用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和智慧的交流,使课堂氛围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积极热烈,达到合作、共建的目的。
    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这是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一个好的教师应在如下方面努力达成目标:使大多数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并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部分学生能灵活、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8-14 20:45:00 | 只看该作者
但愿能多做到点"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20: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