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三角形的高”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08: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4页的例题和“试一试”主要教学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通过本课的教学,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应该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并会测量或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事实上,这个教学目标往往不能达成,教高年级数学的老师都深有体验,不少学生直到升至初中,三角形的高都不会作,究其原因,我认为与教师备课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不无关系。

最近听了农村完小一位老年教师上的“三角形的高”一课,由于条件有限,他没有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课可谓是上得朴实无华;但从课上不难看出教者课前预设的水平,努力做到了防患于未然,令我难以忘却。现撷取有关片断,与大家共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08:08:00 | 只看该作者
  一、复习旧知出示下图:


师:(指着图说)同学们会过这些直线外的一点A作出这些已知直线的垂线吗?

[
评析:复习内容直接为学习新知服务,分散了本课教学的难点,利于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二、学习新知

1
.引入课题。
出示课本第24页例题(只显示“人字梁”图)。

师:你们见过这样的人字梁吗?怎样测量它有多高呢?它的高是指人字梁中的哪条线段?谁能到图上来指一指,并量出高的长度?
师:人字梁是三角形的,人字梁的高是这个大三角形的一条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高(板书课题)。
2.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4页,读一读人字梁图下面的一段话。

.学生读书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例题左下标有“顶点、底、高”的三角形图。

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师:(指着例题的左下图)谁能到这幅图上指出与顶点相对应的边?(4名学生前台操作,老师随机指这个三角形中另两个顶点让学生说,并用彩色粉笔示意其对应关系)

师:(出示四个方位、形状都不一的三角形,顶点处分别标上字母A、B、C)(图略)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老师说表示三角形顶点的字母时,你们就用手势示意与这个顶点相对的边的方向;如果老师指着三角形的一条边,那大家就抢着回答出与这条边相对的顶点的字母。明白我的意思了吗?(此时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师:从刚才读的一段话可知,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它们是一种相互关系。
师:出示“试一试”的图,谁能利用这些图来解释我讲的意思?

[评析:概念的教学不是学生自主探究能完成的事,让学生阅读数学教材,从课本中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灵活地处理了“探究式”教学与“接受式”教学的关系。学生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后,教师没有让学生用背概念来代替理解概念,而是让多名学生指出与“人字梁”图的顶点相对应的边,要求学生利用直观图反复说明其“相互关系、对应关系”,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为学生学习作三角形的高扫清了障碍。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常犯的错误——如下图。


画出的高不是与它相对的底边垂直,而是与底相对的顶点处的边垂直。表明教者备课备教材,更备学生,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08:08:00 | 只看该作者
3.学习画三角形的高。

    师:(指着课始学生的板演题)请大家用手势来判断一下他们画的垂线对不对。谁来说一说,这条垂线你是怎样画成的?直尺摆放时是先考虑已知直线,还是先考虑直线外的一点?

师:把已知直线上的两点分别与所作的垂线上点d连结,使板演题中的垂线变成三角形的一条高。如图:



    师:(插去顶点外多余的线条,并将图中三角形内的垂线改成虚线)谁能在这三幅图上相应的位置写上“底”和“高”?(指定3名学生到前台板演)

    (评讲时重点讲解直角三形两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个三角形中有几条高?为什么?与这些高相对应的底边分别在哪里?

    师:(指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你会画出这条边上的高吗?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画成这条边上的高的?

师:想一想,画三角形的高时,先做什么?再怎样做?最后还要做什么?把你的做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归纳出:作三角形的高,通常用三角尺作工具。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指定的底边重合,并让另一条直角边通过与这条底边相对的顶点;再从顶点起向底边画垂直的线段;最后标上直角记号。

(板书:重合边——重合点——画线——标记)

    ……   

[评析:教者巧妙地将复习题过渡到新课内容,一题多用。将“试一试”的图提前出示,一举几得,先用于认识“底和高”,后又用来反馈学生完成“试一试”的效果,学生培感亲切、新奇,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问题“一个三角形中有几条高”的提出,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师生共同小结画三角形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启发得当,指导到位,提炼准确;学生练习的正确率高,确实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

反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课犹如作战,要想百战百胜,必须知已知彼、运筹惟幄,力求万事俱备。这节课之所以教学效果好,其原因就在于:

1.教师备课了解学生。教者明白:“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是备课活动的最终服务对象。”于是,他备课前是了解学生情况,把学生的经验、视野作为可用资源,认真揣摩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安排数学活动。通过有计划、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了正面的干预和影响,做到未雨绸缪。概念教学,理解、巩固概念是重要的一环,他没有让学生以死记硬背代替理解,而是采用多种手段,从不同的角度使学生加深对三角形底和高的理解,教学理念新。

2.教者备课尊重教材。按教材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大环节,但又不拘泥于教材,不囿于《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思路。他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准了教材的重难点和新旧知识的联系点。

3.教师上课定准角色。整节课,老师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在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上尤其舍得花时间。教学细节处理巧妙,“一题多用”、“一图多变”,学生指图、说图,师生同玩游戏……等数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发现和主动建构的特点,令课堂富有生命力。

实践证明:教学的成效如何,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程度。把握得准,了解得深,预设充分,未雨绸缪,就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6: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