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信息技术作品也可以在家里做
信息技术课的作业以课堂任务为主,基本是在课堂上完成。但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有限的信息技术课堂时间限制了他们的发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让学生制作网站,任务后期有几位学生提出来:老师,我做网站要用到的素材一下子找不全,能不能在家里找好带到课堂上来做?如果课堂上时间不够,能不能将网页带回家做?学生主动提出来我高兴还来不及,立马同意。有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网站,学生也显得很高兴。同样的问题在八年级下册,让学生制作演讲稿时也有出现。最后学生交上来的作品质量远高于课堂上当堂完成的作品,无论是内容、布局还是整体配色,都非常具有个性化。我将这些高质量的作品放入展示台,向各个班展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笔者利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作为原创反思内容,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对学生的原创动态进行把脉,为下一步的教学研究作好准备。
(二)利用研究性学习促进原创氛围的形成
让学生进行原创往往带有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同时研究性学习能促进课堂原创氛围的形成。
笔者认为在初中信息技术有关内容的教学中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自主展现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这类学生作品往往兼有欣赏价值与实践价值,而且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长处的机会,对于学生各方面发展都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在八年级演讲稿设计教学中,笔者将演讲主题方向定位在研究性学习上,让学生自己选择感觉兴趣的实际生活问题或学习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利用课堂及课余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并在演讲稿中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展示。
1.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让学生研究什么?对初中生而言,研究的内容最好是他们身边的事物,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要避免那些大而空的理论性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学生没有那么多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没有很多时间去查阅各类理论知识,所以研究内容最好是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寻找。
笔者让八年级学生准备演讲策划书时,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如何改善校园中存在的问题。话题一出,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那个兴奋劲,比菜市场热闹多了。下面是两组学生定下的初稿:
第一组:
演讲计划书
主 题 如何改进校园图书馆的开放? 成 员 陶丹娜、梁飞、韩吉丽、莫清清
版 块
设 计 图书馆分年段开放——陶丹娜
图书馆分智商开放——梁飞
图书馆分时段开放——韩吉丽
图书馆分性别开放——莫清清
第二组:
演讲计划书
主 题 改善食堂服务质量 成 员 楼洪杰、王江华、吕彬、廖卓林、邢行行、金杰
版 块
设 计 改善食堂食物卫生-——楼洪杰
改善食堂服务人员服务质量-——王江华
改善食堂领饭,放饭盒秩序——吕彬
改善食堂地面防滑——廖卓林
改善食堂餐具大小——邢行行
改善食堂的节约粮食的标语-——金杰
第一组的版块问题设计看起来非常幽默,学生经过讨论认为图书馆要根据不同智商的人来开放,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对于图书馆要分性别开放,学生解释说:男生和女生喜欢的内容不一样,而且有些男生特别会吵。这或许就是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二组的主题及版块问题设计,充分反映出学生对就餐环境的关心。而食堂问题恰恰也就是学生和家长、学校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
生活可以成为我们的课堂,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所以信息技术课堂不仅仅是学习技术的课堂,获取信息的课堂,更应该是生活的课堂,这样的信息技术课不就比常规的信息技术课内容更丰富多彩,更具魅力吗?
2.引导是开展有效研究性学习的基石
初涉研究性学习的学生,研究兴趣深厚,但不知如何去做。此时要引导学生合理选取问题,让研究性学习能有效进行。
首先指导学生在问题的设计与选取时要有可行性。可行性包括人力、物力和时效性,要将确定的研究方向展开成有一定结构层次的网络,使研究范围由面到线、由线到点逐渐浓缩,从而使事实问题转化为“解决某个问题是否从某几个方面入手”或“某个方面是否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其次,提醒学生选取问题时要注意宜小不宜大。
第三组讨论的初稿是这样的:
演讲计划书
主 题 如何美化教室? 成 员 帅培、陈纬燕、史芮、水卿晨
版 块
设 计 同学该怎样做?——帅培
美化哪个地方更能突出美?——陈纬燕
要多少同学参与美化工作?——水卿晨
美化后该怎样维护?——史芮
资金问题?——帅培
通过引导,该小组仔细分析,发现第一个问题太含糊,太空泛,把后面的三个版块包含在内了,所以可以去掉这个问题。对于问题“要多少同学参与美化工作?”,小组探讨后认为这个问题没有研究价值,只要用具体的数字表示即可,于是把这个问题改成了“人员如何分配?”。
第四组讨论初稿:如何改进运动会入场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