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巧用换位,走进语境.
换位读法就是创设情景,变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以不同的身份来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能正确该出人物语气,表达人物感情,要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出人物性格。这种读法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感情,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对分角色朗读比较感兴趣。如教学《小马过河》,对于小松鼠在小马准备过河时的着急、慌张的心情,学生比较难理解。采用分角色朗读,一人做老牛,做事稳重,说话温和,一人做松鼠,活泼乱跳,人物形象形成对比,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体会人物感情变化。
2、表情、动作朗读。
这里的表情指音调表情、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音调抑扬顿挫,面部喜怒哀乐,体态手舞足蹈。这种个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取得的效果更好.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真有趣》时,由于孩子刚接触课文,不知如何朗读,采用动作、表情的读法,把“圆圆”“弯弯”“闪闪”等抽象思维,转变成动作思维,“鸟儿”飞,“鱼儿”游,“小虫”爬,“马儿”跑,让学生边读边做相应的动物的动作,把枯燥的识字课变成了游戏课,让学生在乐中学,使他们在玩中学,帮他们在动中学。
3、头饰表演。
孩子是天生的表演家,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对表演情有独钟。教师可充分挖掘学生的表演天赋,边表演边朗读。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低年级的课文童话故事较多,这一类的课文可采用此种方式来达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悟。如在教学《清清的溪水》一课时,做了小兔、棕熊、大象的头饰,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情,我让学生戴着头饰,边表演边朗读,还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允许学生加字或者减字,让语文的文字变成学生的语言,从而走出文本。
四、巧借想象,生成语境
别林斯基就曾说过:“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文字材料的词句是有一定的概括性的,如何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它离不开想象这一支点。因此,在语感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言语情境,鼓励学生自由想象,点拨引导生成出形象的语境,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
教学《草原》一课,让学生闭上眼,听老师的配乐朗读,让死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从而唤起了学生的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大草原、羊群、小丘等优美的景物,骏马、大牛等本是动的动物,现在却变得那么安静,学生沉浸在趣味无穷的情境中,也走进了中国画般的大草原。有了感觉,朗读起来自然就会感情洋溢。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完成,朗读教学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朗读教学是一个长期反复而又让孩子获益终生的事,要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于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就必须多元培养,激发学生兴趣,树立朗读自信,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这样,学生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会享受语文这个大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