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1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语文优秀参赛论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22:4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语文优秀参赛论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摘 要】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的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依据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学科  整合  学习兴趣  信息素养  学习情境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语文学科的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具体地说,就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课程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信息技术是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的重要媒介,是进行人际沟通的全新工具。信息技术已经全方位地影响了我们的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概念。
经过学习探索,我理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去整合学科课程;二是信息技术既是整合的手段,也是“整合”好的课程的有机要素。整合在它的初级阶段,可能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似,但实质上是有区别的。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简单“拼合”,或勉强“贴”上去的负担。所谓“整合”,就是必须有所“整”而后才有二者紧密融合。
语文教学面对的既是未来的挑战,也是信息时代的空前机遇,更是对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探索:语文教材面对的是空前广袤的视野,是空前扩展的丰富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所获得的空前便利的条件;语文教师面对的是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都将在极大程度上被突破,是师生互动将在过去难于想象的同步、异步等多种方式下实现空前的优化。这一改革,不会割断语文教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它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起步,但只有充分看到改革的目标、条件、方法都与以往的语文教改迥乎不同,步子才能真正迈出去,迈得高远。
二、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理论依据。
教学中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所必经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整合”(integration或integrate)是近年普遍使用的新字眼。integration或integrate不是指不同事物的“拼合”,更不是七拼八凑地“凑合”,而是指不同事物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所以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过程。要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而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如果信息技术不屑于观照语文学科的特点,或者语文学科故步自封——以为自己已臻于至善,都不可能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二者必须有所“整”,才可能融为一体。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充分应用,是从新视角出发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它的目标,是根据时代的发展,根据信息技术新条件、新手段所带来的全部可能,重新审视语文学科并实现其整体优化。它最终解决的是全方位问题,从语文课程标准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考试评价,都要在“整合”过程中实现改造。“整合”不是赶时髦,而是着眼未来的改革;也不是盲目否定以往的成果,而是把过去语文学科中许多该做却做不好的事情真正做好,是让过去一节宝贵成果得到更好的继承发展,并真正实现共享。
总之,这是与20世纪我们所曾进行过的语文教改既有某种联系、但又跨越到一
个崭新阶段的改革。语文学科面对的是未来的挑战,是信息时代的空前机遇,是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探索;语文教学面对的是空前广袤的视野,是空前拓展的丰富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空前便利条件;语文教师面对的是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都可能在极大程度上被突破,是师生互动将在过去难以想象的同步、异步等多种方式下所实现的空前优化。这自然是一个艰苦的渐进过程。现阶段,在合理利用电教资源、加大校园网建设力度同时,大力开展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语文教学实验,探讨如何凭借网络优势实现语文教学资源的共享,也非常重要。这两方面的努力汇合起来,将有力地启动语文教学的全方位改造,形成语文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生动局面。
三、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优势。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象、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站台、网络技术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如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根据实际需要,我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西沙群岛的资料,然后请学生读课文。在学习领会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时,我适时播放西沙群岛的资料片,让学生对课本内容心领神会。西沙群岛的美丽自然刻在学生心里。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在实习时教过《鸟的天堂》这一课,课文写的是广东省新会县天马公社的一棵大榕树,这对于本地学生来说,从未见过,很难想象,我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巴金爷爷一同到“鸟的天堂”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文朗诵,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鸟的天堂”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为船桨那有节奏的划水声而欣喜,时而为榕树的繁茂和姿态的独特而惊叹,时而为鸟儿的繁多而稀奇。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南国,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
如我在教学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时,感受到诗人笔下深秋时节的美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也是教学目标之一。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一段古琴曲作背景音乐。上课初,我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教师诵读全诗。这一下子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紧张而活泼。在理解诗意时,我演示了课件。在红红的枫叶缓缓飘落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现代社会对阅读、写作、识字能力提出了新的目标,单就阅读而言,要求加厚加宽学生人文底蕴,让学生多一点“吸收”。如何迅速而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吸收量,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阅读总量剧增,背诵课文增多,阅读速度加快,最终提高阅读效率,提高人文素养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为语文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条件。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来自视觉,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还有来自嗅觉,来自触觉,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他还做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自己听到内容的,自己看到内容的,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这就说明,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5、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包括:(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传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可见,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信息技术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技术手段,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辅助工具。“新课标”强调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那么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就不能局限于课堂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既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要贯穿于学生的课外活动中。
1、 教学手段的整合
(1)、搜集积累知识信息淘汰
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简略,尤其是对于中外名人、历史事件、名胜古迹等,教参上的补充资料也很有限。现在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解决问题了,互联网上有丰富的资料,教师可以搜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源。如网页、图片、视频等,在教学中发布给学生,能够补充教学资料的不足。例如,看图作文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的良好训练方式。利用计算机做“看图作文”,可以出示单幅图片,让学生写一句话,还可以播放动画略语或视频片断,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场景或情境写一段话,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合理运用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可以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例如教学《回声》一课,通过创设山谷回音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教学生字时,可以利用以词带字的方法来进行。用课件动态出示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后,再去掉卡片中的熟字,强化学习效果。理解课文内容时,一边播放青蛙的对话,一边演示水波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回声”。进行朗读训练时,播放相关的动画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22:44:08 | 只看该作者
2、        学习工具的整合。
(1)、利用互联网查找课文的相关资料
在预习课文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浏览搜索相关资料,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在学完课文后,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涵,拓展其他方面的知识,适当地让学生从网络中再多掌握些内容,也是相当不错的。比如学完《麋鹿》后,让学生自己去研究一下我国还有哪些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生活习性等,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发现。
(2)、使用交互式教学课件。
对于一些适合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课文,在教学时可以提供具有交互式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自主选择要探究的问题主动获取知识。这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应用得比较多。比如在教《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时,我让学生自由地搜索自己喜欢的栏目,有《综艺大观》《开心词典》《大风车》《动画城》等,了解各主持人的风采,了解栏目的特色,说说喜欢的原因,同学们都能滔滔不绝地讲上个半天,既锻炼了他们的口才,也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
(3)、用计算机写日记
学生写日记,是练笔的好方法,但很多同学都坚持不下来。利用计算机写日记,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写完日记后,进行排版设计,还可以插入一些小图片,增加日记的观赏性。对于写的好的日记,可以打印出来,供同学们交流。
(4)、收发电子邮件
很多同学的思维都很敏捷,他们有很多话需要与人沟通,他们更乐于利用书信这种形式进行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见闻、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心里话,写成电子邮件,发送 给同学、、亲友,或者直接发送给老师。这样,既锻炼了写作能力 ,又培养了沟通能力。
     (5)、到论坛参加讨论
现在,很多网站都开设了面向学生的讨论区。学生登陆到这些网站后,可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视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文章。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交流野更开阔了,习作能力会有更大的提高。               
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积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五、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反思。      
        (一)、语文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80年代,主要的媒体工具是幻灯机,90年代以后,普遍使用朗诵与音乐磁带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近年来,课件制作成了多媒体工具的主要方式,甚至几乎成了能否运用信息技术的标志。下面就以高二教材《促织》(为完成2002年县语文教学年会观摩课任务而作)的课件制作为例,谈几点体会。         
1、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富有特色。
用鲜明色彩、生动形象、奇妙音响及人体的交互是式活动,激发学生思维,进行熏陶感染,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我设置了蛐蛐的叫声,贯穿于授课的开始、高潮和尾声之中。一开始,深蓝色的课件底色上,是一盏摇曳的孤灯。然后渐现字幕:“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一灯如豆,暗影摇曳,写尽人间鬼界悲欢情。”在完全将学生带入小说情境之中后,在出现有关蒲松龄的生平著作的文字简介,接着用连环画形式演示《促织》的情节,对课文进行复习。把静态的书本教材,变成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构成的动态教材,给小说教学带来广阔的空间。课件设置的目标是有利于记忆,引导联想和想象,唤起对悲剧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为深入理解课文张本。力图把文学欣赏的过程变成形象再创造的过程,审美的过程,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艺术素养的重要环节。切记把生动的艺术形象外化成简单的画面让学生一目了然,成为索然无味的幼稚化产物。
2、        选点切入,有序组合,精心设计,适当拓展。
首先,我选择课文第5、6自然段制作动态阅读练习题,通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动词流”和|“行容词流”体察生动传神的心理描写,用攻坚战术解决重点和难点,以此辐射全篇,以点带面贯通全篇。
其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采用比较教学法。用吕毖的一则《明朝小史》作为对比读物,通过对两文结构提纲的对照,让学生鉴赏《促织》情节结构跌宕起伏的妙处。通过字幕的板书设计,把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真实而自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这则“野史”本身也十分简洁传神,催人泪下,,能起到拓展,《促织》背景、深化主题的作用。平时若抄在黑板上,很费时间。在字幕上显示,只在瞬间:“宣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遣觅得一头最良者,亦自经焉。”可以说是通过对照,“野史”的悲惨故事与《促织》中“人不如虫”的社会现实一定会对学生的心灵主生震撼,引起共鸣。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既介绍相关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又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鼓励创新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为加深学生对《促织》“变形”主题的理解,我用字幕介绍古今中外“变形”的例子,如《搜神记》中的狗变男人,《齐谐记》中的人变猛虎,和宙斯变形及卡夫卡的《变形记》。“变形”主题的表达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是以假求真,把幻境与人世联成一片,扩大了人物活动的窨,赋予人超常的动力,便于把主观情绪自然地注入人物的思想和行动中,完成其主题的表达,揭露封建社会对人民在经济、肉体和精神方面的摧残虐杀。
为启示学生深入理解《促织》的“刺虐”主题思想,我在课件最后精心设计了16道思考题,如:“虐民”的社会与“扶贫”的社会,其本质区别何在?总之,比较成功的课件,应当是一个和谐、连贯、高效的整体。授课的容量和密度之大,时空转换的便捷,视听觉刺激的效能之高,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
但是,又不可因此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不能因此怀疑语文老师存在的必要性。任何技术都是要由人来设计和掌握的,更何况耳提面命,口耳相传的亲和性是人机对话所远不能及的。从西部教育设施的现状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今后很长时间里,仍将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再说,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今天重视多媒体教学,也并非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各种手段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粉笔、黑板和口授,永远也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22:44:14 | 只看该作者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误区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我认为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不能被其“迷人眼”。
1.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在整合过程中的角色错位。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过程中应以语文学科的学习为主,信息技术只是学生学习语文这一门学科过程中的一种辅助学习的课堂工具。我们要防止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过程中主生角色的错信,无法分清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到底以谁为主的问题,防止主生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学习并举或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主,语文学科的学习为辅的现象。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过程中,语文学科特点的缺失。
语文教学主要的方法就是听、说、读、写,就是要求学生背诵、记忆、理解、掌握并加以运用,它注重的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及积累。所以在整全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语文基础和语文基本素养的训练和培养。例如,在上网惧资料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通过阅读筛选适合自己需要的资料;不要一味追求电脑键盘输入。因为写一手漂亮的汉字,热爱祖国的语言和文字却又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在网上与人交流的同时,还要学会口语交际等等。
3.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过程中教师主导性或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在整合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只是作为一名旁观者极少言语,缺少必要的引导;或者老师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体现自主学习的装饰,当学生坐在多媒体教室中上课时,老师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侃侃而谈,此时多媒体电脑就成了投影仪,只是放放图片与课件而已。这样做不仅是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更使得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丧失。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合理、正确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为语文学习,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时时处处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单元计划、教师演示文稿、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要以此为基础
(2)、要突破过去那种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的思想方法,用联系的、多学科的、灵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切忌急功近利。
(3)、要有创新意识,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有不断探索创新的兴趣,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以创新为荣。
(4)、要有创造性思维,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能够打破常规解决问题。
(5)、要有创造能力,由于人的创造能力是在继承前人已经创造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视野,还要掌握吸收新知识的方法,并善于综合、交叉、开拓新领域,发明新成果。
(6)、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愿做有益于社会的人的献身精神和坚强意志,具有敢闯、敢干、敢于冒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对教师教学提出的要求
(1)、在观念上要改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要转变:教师角色由教转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整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以教师为中心到师生互动的主动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真正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转变。
(2)、在教学方法上要创造:在教学方法上以单纯的讲授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又符合学生的主动学习需要,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在教学模式上要创新:提供了实践基于现代化教育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模式的途径;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制作电子化的小组展示作品、在网上交流探讨、让学生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海量资源在教师指导下收集和整理、分析信息在这一过程对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发展层次,使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9: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