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科学课“活”起来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一次革命,催生了新的教材观、师生观和教学观。现代信息技术怎样才能让科学课“活”起来,发挥其独特作用,是一线老师理应关注和探索的问题。正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教学便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让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展示它独特的魅力,真正使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巧用 信息技术 科学课堂 “活”起来
现代信息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种媒体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操作。它使小学科学的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了感染力,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加强科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探究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创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真正让科学课堂“活”起来。
一、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主张:“我们的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就算完了;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充分说明兴趣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动力作用。 在科学教学中,适时采用多种媒体技术,把被感知的事物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色彩、画面、音响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精神焕发,注意力更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活跃,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保持水土”一课,在导入新课时播放一段录像:一阵暴雨,雨水把土地冲出一条条的沟,特别是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没有树,没有草,雨水把地上的沟越冲越深,越冲越大,随之流入黄河的水也越来越黄。通过画面的播放,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融入情境中,激发学生保持水土、改造黄河的热情,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在这样轻松、活泼的良好氛围中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声、电、光、影、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使科学教学突出形象性,注重感染力,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得到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的探求知识。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犹如“身临其境”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观察烧红的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时,我先做实验,学生很感兴趣,然后应用软件、用计算机将教学内容投影到屏幕上,燃烧时的动态、声音、颜色显示——展现在学生眼前和脑中。这样学生就在直观、轻松的环境中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此时学生探究的欲望强烈,学习兴趣浓厚,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将学生的求知欲激活,产生出浓厚的求知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