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析人文教育对当代中小学语文的教育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21:3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析人文教育对当代中小学语文的教育意义
湖北省安陆市王义贞镇中心小学   丁晓华
【摘要】: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语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尤其是小学语文,学好小学语文对其他学科提供基础支撑是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逐渐暴露出一些与时代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比如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这与教育部多次强调的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现代公民的主旨相去甚远,亟需升级换代,将人文素养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环。为了更好地适应培养现代公民的需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必须对现行小学语文进行必要的改革。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改革  人文教育
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小学语文是人文教育课程的重要载体,“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然而,几十年应试教育带来小学语文教育的评价崇尚高分,课堂教学崇尚“标准答案”的弊端,造成学生高分低能,人文素养低下。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缺失。
学校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大气候下,受过重升学压力的影响,考试成绩成了衡量教师工作好坏和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小学语文教育在目标的定位上“偏重于课程的工具性价值——实现知识结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本身的丰富内在价值;忽视了课程的亲历性、自主性、方法性,忽视了个体经验、感受的差异性,从而遗弃了很大一部分的课程价值”。这种课程目标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轻视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语文教育工具化。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曾几何时,我们向往的师生之间融洽相处情同父子的深厚感情基础被逐渐淡化。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育在“应试教育”、“应赛教育”的指挥棒下,让教师教得筋疲力尽,而学生也学得枯燥乏味,我们的语文教育并没有帮助大多数学生建构起人文精神的体系。而如果没有这一精神体系的支撑,语文教育中能够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长久影响力的因素就不会沉淀多少。当前语文教育的工具化具体表现为:(1)以教师主导为核心。在教育中,教师往往人为地割裂学生与教材、生活的真正交流,表现为学生不会自学,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习惯于做一个在“教育温室”中成长的好学生。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及他人的多向性开放的平等也被削弱了,教师常常满足于一对一的单项交往,把学生当成了孤立学习的个体,“学生对待教师也像对待严厉的家长一样,全神贯注,沉默寡言和心怀恐惧”。在教学中,教师只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自己则成了向容器中灌输知识的“工具”。这样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不到来自于合作、交流、互动而产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教师都不同程度地成了教学中的“工具”,被抽取了人文性,被严重的“物化”了。(2)学生缺乏主动性。语文教育满足于追求知识能力等“硬性目标”的实现,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并没有真正地将客观精神(语文知识及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通过主体的理解而转化为自生的主观精神。学生唯老师之命是从,唯“标准答案”是从 ,学得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几乎完全抛弃了自己的想法。很少有勇气去质疑问难,更不用说去向老师挑战,向权威挑战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在被动地学习,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很难确立,只是在努力取得好的评价(优良的考试成绩),而良好的道德素养、美好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人文精神很难得到培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21:30:31 | 只看该作者
二、重建小学语文人文精神的价值谱系
过分强调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必然使语文教育沦为“功利化教育的工具。那么如何解决小学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状况?教育改革时必须,笔者以为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但反对成为“功利化教育”的工具。语言有其自身的生成规律、运用法则和美感。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即读写听说的能力。一方面,老师可以在备课中,将朗诵、演讲、写作作为必备的课程, “在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中,参与更大范围的语文活动,进行演讲、写作、辩论,以更为主动的态度表明自己的态度,尝试去影响周围的环境。”
另一方面,要避免让语文成为“功利化教育”的工具。具体而言,一是要反对语文教育成为政治的工具。二是要反对语文教育成为考试的工具。我们现在的学习和教学,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考试分数,而用分数一条线来区分学生,表面上是公正,骨子里是不公平。考试是为了淘汰,而不是为了选拔。为了考试,教学中就必然存在大量的重复训练,把语文教学当成训练,就没有了智慧,没有了感动,只剩下一堆毫无意义的语言符号。三是语文教育要以“工具性”为基础,以“人文性”为核心。诚如深圳中学马小平老师所言,“我们现实中的教学往往呈现的状态是章法、句法掌握了不少,名词术语记了一大堆,词语概念记了一大堆,但没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实践的内涵,从而导致思想空虚,情感贫乏,语言能力低下,写不出生动活泼的作文,没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缺乏灵活变通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可见,“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二者没有主次地位,却有轻重之分。工具性的知识很容易获取,而人文素养来之不易,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那么,作为人文教育的实践者,小学教师自身应具备怎样的人文精神?
在笔者看来,作为人文教育的实践者,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前,有的教师教育研究越来越浮躁,目的越来越不纯粹;有的教师斯文扫地,损害教育形象。因为他们缺少教育信念,把“教育事业”缩小到“教学职业”。失去了纯洁的教育理想,剩下的只有狭隘的功利目的。如马小平所言,理想的教师应致力于向学生传授人类创造的精神、知识财富;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纯净人性、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明辨是非的人;只靠人类真善美的力量,不依赖权威和政治权力,向学生指出人类共同的最高目标;不向学生灌输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向学生发表充满政治意识形态的言辞,向学生传达的乃是关于人性美好部分——怜悯、博爱、对知识和思考的渴望、宽容与理解;不向学生宣传所谓‘成功’与‘效率’的桂冠与名誉,而是让学生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促使学生在共同目标——让人类生活更有意义、更加和谐——的指引下凭借内心的责任感共同奋斗。
其次,教师要把教育当作一生追求的事业,追求一种诗意的生活境界。
什么是诗意?诗意,就是真心关注和热爱教育,富有激情、充满真情,能从平凡的教育生活中看到精彩、看到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和需要、看到教师在促进人的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当教师以欣赏者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工作的时候,教师就会看到职业赋予自己的诗意生活。
只有诗意的追求,才能够让我们进入一种真正的教育的境界。如果教师拒绝追寻一种诗意的境界,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极为不利的。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是需要梦想的,需要一种浪漫的情怀的,需要一种崇高精神的导引的,而现在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观念越来越世俗化,越来越功利化,这与教师的思想境界是有着很大的关联的,与教师缺乏诗意的生活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再次,小学语文教育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而这与阅读分不开。一般人认为阅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但阅读如果不成为教师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不浸入教师的血液,教师又如何将这种生命体验“传染“给学生呢?学生要阅读,教师更要阅读。一所学校能够成为书籍的王国,成为思想的王国,学生才能够从中获得阅读和思考的乐趣。
     总之,在社会飞速发展,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人文精神的教育显得更为迫切且重要。语文教育需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也需不断反思,在实践中,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人文精神教育的新思路,新模式,注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尽管道阻且长,但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奋进,小学语文教育必将迎来更为光辉和灿烂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2: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