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9-7-31 07:32:00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对同学们演示图丁所示的装置,先吸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同学们不会感到奇怪,试着找一位同学解释原因,一解释就发现不知从何说起,让他感受到他不知道相关的知识,所以要学习物理,目的在于激发他的求知欲。更为重要的是,让同学们看到,向下吹气时,乒乓球也不会掉下来,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细心的同学还观察到,吸气时乒乓球是不动的,吹气时,乒乓球是运动的,旋转振动而不掉下来。甲和丁的装置是我自己自备的,我不能为所有的同学提供这些东西,一般教师没有这方面的专用资金。导致同学们的玩中学,学中玩,还是打了折扣的,毕竟,他们没有亲手实践。
如图乙和丙,一个是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另一个是看变速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放在课外完成。只是提醒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这两样东西,同学们在课外都能找到。下一堂课上的反应,玩放大镜的同学发现了看远处的物体,或者看不清楚,或者看清的是远处物体倒立的变小的物体。看他们的神情,兴奋异常。还有说在太阳底下放大镜把纸烧着了;用放大镜看苍蝇,发现它的腿有多么粗,还看到了绒毛等。至于本身就骑变速自行车的同学,能把这种车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说得头头是道,俨然他就是这一方面的专家。有二十多年教学经历的我,情绪或多或少都被他们感染,也跟着兴奋。
把同学们熟习的,习以为常的物理现象转变为同学们头脑中的物理知识,让同学们真切体会到学懂物理其实也不是很难的事。讲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讲之前先让同学作如下的探究:用手指触摸自己的喉头,先不发声,然后再发声,问手指感觉到什么?同学们都摸到喉头(或声带)在振动。这时在讲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就没有一个同学觉得难予理解。讲音色这样讲,同学一听就懂:不同的人用同样的力量讲同样的话,听起来不一样,就是他们发音的音色不一样;不同的乐器让它们发同样的音,听起来不一样,也是它们的音色不一样。同学们对音色有一个直观感受后,再讲音色的概念(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即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没有一个人会觉得难予理解。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高低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很多同学觉得不好理解。干脆不讲,先由同学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如下图所示。
一次性注射器洗净,拆下针头,把安针头那一边削平即可。做好后,上下推拉活塞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如上图那个同学一样,亲自吹了感受。不少同学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就弄懂了空气柱发声频率高低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有没弄懂的,玩过这个实验的同学,教师稍微一提就懂了。这方面更为有趣的一个例子是:要回答红色与蓝色颜料混合后的颜料是什么颜色,画过水彩画的人一张口就能说出。没这方面经验的人,即使是老师,又能怎样?也是不知道。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不一一列举。
八九年级的物理,可供同学玩的地方,实在太多。两块小平面镜,两个同学在一起配合就可以玩潜望镜。一同学两手,一手拿一块平面镜,一高一低,两镜面平行相对,基本在一个竖直方向上,两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都是45°,另一位同学就可以从下面这块镜子里看到高处的被其它物体挡住的物体。他们的角色对调,两个人的感受就是一样的了。这样弄懂潜望镜的原理与跟听老师讲了听懂的感受完全是两回事,一个是切身感受到的,一个是听来的,这两种学习方式投入的精力就不一样,留在头脑中的印象肯定不一样。没有三梭镜,用上面的装置同样可以观察到太阳光的色散。有同学做过后说,没有七种颜色,只有三种颜色。这下教师有事可做了,教师做这件事的目标很明确,很有针对性,效果也是不言而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