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10-1 19:08:16
|
只看该作者
吟、品、象、境、和,古诗词教学的五重境界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
褚嘉耘
一、词诗比读,了解词特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 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写的时候中间要空一格,读的时候稍作停顿。
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将这首词和高鼎的同题诗《村居》比一比,看看词和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出示课件)
生:我发现《清平乐 村居》的题目有两个词儿,而古诗《村居》的题目只有一个词儿。
师:对,多了一个词牌名。有同学知道词牌名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无人回答。
师:谁来读一读注释?(出示课件)
生:词牌名,代表某一种特定的曲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押韵等。
师:同学们,在古代,词是和着音乐唱的。用“清平乐”这一词牌填的词,曲调是双调,一共有四十六个字,押两个不同的韵。
生:《清平乐 村居》分上下两个部分,中间还有一个空行。《村居》只有一个部分。
师:你看得真仔细!同学们,这首词有两个部分,上面一部分我们可以叫它“上片”,下面一部分呢?(出示课件)
生齐:下片。
师:上面一部分还可以叫“上阙”,下面呢?
生齐:下阙。
师:谁再比比,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村居》每一句的字数都是相同的,《清平乐 村居》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
师:每一行的字数有多有少,所以词还有一个别名呢,一齐叫叫它。(出示课件)
生齐:长短句。
二、正音识字,初读知韵律。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这首词,注意将字音读准确,将句子读通顺。
学生读课文。
师:能读准这些生字词吗?(出示课件)
生齐读:翁wēnɡ媪ǎo 锄(chú)豆 莲蓬(penɡ)
师:双音节词,后一个字读轻声,读一读看。
生齐读:莲蓬(penɡ)
师:但是,在这首词里,为了合仄押韵,“蓬”要读第二声。一齐读。
生齐读:莲蓬(pénɡ)
师:还有一个多音字。会读吗?(出示课件)
生齐读:剥(bāo)
师:剥,是一个动作,同学们做做看。
学生比划。
师: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
生:剥桔子。就是把桔子皮一瓣儿一瓣儿地剥下来。
师:去掉外面的皮或者壳儿,这就叫“剥”。
师:看看第一个词语,从部首来看,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指谁和谁?
生:我猜翁是指老爷爷,媪是指老婆婆。
师:翁媪就是一对老夫妻。
师:同学们,这首词是在九百多年前写下的,其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和现在不完全一样了。你能理解吗?再读读看。(出示课件)
学生自读自悟。
师:我们一起先来看一看“无赖”这个词,它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4个义项,在这首词里,应该选哪一个义项呢?(出示课件)
生:④顽皮可爱,含亲昵意。
师:词中指小孩儿顽皮可爱。
师:还有几个词语,你理解它们的意思吗?
生:我理解“茅檐”的意思,它是指稻草屋。
师:在这里是指茅草屋。
生:我觉得“吴音”应该是指上海的方言。
师:你大概知道。还有什么地方?
生:就是指江浙一带的方言。
师:今天的的江浙一带以及上海,在古时候都属于吴国,所以当地的方言被称为吴音,也称吴语。想听听吗?(课件播放上海话版朗诵《清平乐 村居》)
师:同学们都在笑。吴语就是这样柔柔的,软软的,多好听哪!
师:还有哪个词语,你也理解了?
生:我觉得“锄豆”就是帮大豆锄草。
师:谁来帮助他,说得更准确些?
生:应该帮豆田锄草。
生:在豆田里锄草。除去了杂草,豆苗就能长得更好了。
师:同学们,你们将生字读正确了,词语的意思也理解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首词读得更好了。谁将这首词读给大家听?
一生朗读。
师:为了能让人听清楚哪里是词牌名和题目,哪里是上片,哪里是下片,在读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呢?
生齐答:停顿。
师:谁注意适当的停顿,再试一试?
一生朗读。
师:读得真好!老师已经听出了一些词的韵味。同学们,词是可以歌唱的,如果我们注意节奏和韵律,就能读得更好了。
教师范读。
师:谁也想试一试?
一生朗读。
师:注意了节奏和韵律,就越读越有味道了。
三、品味想象,再读入意境。
师:同学们,读着读着,你发现词中写了哪些景物?
生:茅檐。
师:还有吗?
生:小溪、青草。
师:同学们,只一座茅檐,只一条小溪,只一片青草,词人就勾画出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村居画卷。面对此景,词人轻轻地吟出了——(引读:茅檐……)
生齐读一二两行。
师:在这幅画卷上,人物鲜明而生动。谁在干什么呀?
生:我看到了茅草屋前坐着的翁媪,他们在交谈。
师:还有谁?
生:我看到了大儿子正在锄豆。
生:我看到了中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生:我看到了小儿子正在溪头卧剥莲蓬。
师:仅仅46个字,勾画出一个多么丰富灵动的村居生活画卷,词人满心欢喜地吟诵着——(引读:茅檐……)
生齐读整首词。
师:再读读词,展开你想象的翅膀飞进画面里,你看到了怎样的茅草屋、怎样的小溪、怎样的小草?你还看到了哪个人物?他们或他在做什么?如果能看见人物的动作、表情,听到人物的语言,想到人物的心情,就更好了。请同学们默默地读,静静地想。
学生默读静想。
师:谁看到了乡村的景色?谁看到了老公公、老婆婆?谁看到了大儿子?谁看到了二儿子?谁看到了小儿子?
5名学生一一起立。
师:请你们按照词句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把你想象中的景物或人物描述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你最喜欢谁的描述,为什么?
生:在一个风景如画的乡村里,有一间低小的茅草屋。门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里有许多亭亭玉立的荷花,它们像一群美丽的少女立在河中。许多小鱼小虾在清澈的溪水里做游戏。遍地都是绿绿的青草,多么美丽啊!
生:茅草屋前,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老爷爷搂着老婆婆的腰,说:“看咱们儿子多勤劳呀!一个在锄豆,一个在织鸡笼。那么可爱的小儿子,在溪边剥莲蓬呢。”
师:一个在为豆苗锄草。继续说。
生: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东边,有一片茂盛的豆田。豆田里,有几根杂草。一个健壮的青年人正拿着一把锄头,用力地锄着。大滴大滴的汗水从他的脸上滚下来。他就是那对老夫妻的大儿子。他心想,家里就我一个壮劳力,我可要用心种这一亩豆田,为家人求生计啊!
生:二儿子坐在门前的空地上,织着鸡笼。他心灵手巧!
生:小儿子躲在一棵树后,悄悄地剥着莲蓬,好像还不愿意让他的父母发现呢。他在想,这莲蓬多好吃啊!我要多剥点,待会儿给我的哥哥和爸爸妈妈吃。
师:我请你自己纠正一下,注意是“溪头卧剥莲蓬”。
生:他在溪头,舒舒服服地躺着,边想象着边剥莲蓬。
师:这里的“溪头”就是小溪边。
师:你最喜欢谁的描述?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白雨涵和郭力豪的描述,因为他们的描述十分具体,也很形象,让我看到了一幅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
生:我喜欢刚才说翁媪的那个小朋友的描述。我觉得搂着老婆婆的腰,这个动作很形象,说出了“相媚好”的意思。
师:你都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好像这个人物就在你的眼前。
师:同学们,加上你们的想象和感受,这幅村居画面就有了色彩,有了声音,给人以美好的感觉。谁能完整地把整首词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听?
生:乡村的景色可真迷人啊!一座茅草屋低低的,小小的。屋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多像绿色的地毯。小溪里,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粉红色的荷花亭亭玉立。屋前,坐着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一边喝着小酒一边亲亲热热地聊着天,一会儿聊聊身边的美景,一会儿聊聊自己的儿子,开心极了。在小溪东边的农田里,大儿子正在为豆苗除杂草。虽然有点辛苦,但是看到豆苗长势喜人,他心里便乐滋滋的。二儿子正用竹条细心地编织着鸡笼。最可爱的是小儿子。他卧在小溪边上,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剥开莲蓬,取里面的莲子吃。他想:莲子真甜啊!我一定要多剥几颗带回家给我的家人尝尝。
师:真好,我听出了“词情画意”!我们应该把掌声送给她。
学生鼓掌。
师:谁能着这样的想象和感受,再把这首词读给大家听一听。
1生朗读。
学生鼓掌。
四、对话体验,细读悟情感。
师:刚才,你们都在争着描述小儿子,看来你们最喜欢他。喜欢他什么呢?(板书:喜)
生:我喜欢他的天真无邪,就像我们。
师:是的,他和你们年龄相仿。
生:我喜欢他的顽皮可爱。
生:我喜欢他的活泼开朗。
生:我喜欢他的无忧无虑。
生:我喜欢他的贪吃样,他卧剥莲蓬。
师:行啊!就让我们像词人一样带着这份喜爱读好句子。引读:最喜小儿无赖,——
生齐读两行。
师:深深打动词人心的还是这对老夫妻。你再反复地读读词,看看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
生:这是两位亲亲热热的老夫妻。
生:这是一对相亲相爱的老夫妻。
生:这是一对带点醉意的老夫妻。
生:这是一对在乡下养老的老夫妻。
师:安心养老。
生:这是一对幸福美满的老夫妻。
师:如果用词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是哪个词?
生齐答:相媚好。
师:你们看(出示课件),看看两位老人的表情、动作,再来想象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这两位老人都在笑,我觉得“相媚好”是说他们非常高兴。
生:我觉得“相媚好”还是很亲热的意思,因为我看到了他们好像在很亲热的聊天。
师:同学们看,两位老人肩并肩地坐着,你笑眯眯地看着我,我乐呵呵地看着你,他们的样子多么亲热,又是多么高兴啊!这样亲热而高兴的样子就叫——
生齐答:相媚好。
师:他们亲亲热热地在聊什么呢?请同座选择一个话题,想象一下老两口的神情、动作,聊一聊。(出示插图)
同座热火朝天地聊天。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在聊什么呢。你们两人在聊什么话题?
生:我们在聊儿子。
师:请你们起立,待会儿聊给大家听。还有不一样的话题吗?
生:我们在聊家门前的景色。
师:也请你们起立,聊聊优美的环境。
生1(搂一搂同座的肩膀):老太婆,你看那,我们的大儿子正在为我们的一亩大豆田锄着草。我们都是一把老骨头了。但是大儿子多么努力,多么认真。算是没有白费我们对他的养育啊!
生2(对看一眼):老头子,我最喜欢我们的小儿子。你看他在溪头卧剥莲蓬,说不定我们过一会儿还能吃到他亲手剥的莲子呢。
生1(连连点头):对呀,对呀。
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生3:老头子,你看我们家的庄稼地长得可好了。
师:看一眼老头子吧!
生3笑,侧过脸看一眼同座。
生4:我也很高兴啊,我们今年的生计可就指望它了。
生3:咱们的大儿子可真是勤劳,他天天都给这亩地锄草。所以大豆苗才长得这么好呢!
生4:老婆子,找到这么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住,我也是很高兴啊!虽然我们住的房子小,但有这份惬意也满足了。
学生再次鼓掌。
师:同学们,两位老人就这样一边喝着小酒一边亲亲热热地聊着,多有意思啊!谁来读?(出示课件)
1生读两行。
师:这幅画面已经打动了你的心。谁再来读?
1生再读两行。
师:多么美好的意境!谁再读?
1生再读两行。
师:我听出了你的一份惊喜呀。
师:同学们,这里的一个“醉”字,你怎样理解呀?
生:就是喝了一点酒,有点醉了。
师:仅仅是指喝醉了吗?
生:我觉得更是陶醉的意思比较多。
师:被什么所陶醉?
生:被风景陶醉了。
师:还被什么陶醉了?
生:还被这一家的天伦之乐所陶醉了。
师:还被自家的和和美美所陶醉。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板书:醉)
五、拓展资料,深读探心境。
师:老人为什么这样满足,这样陶醉呢?
生:因为他们子孙满堂,幸福美满。
生:因为他们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大儿子十分勤劳,中儿子心灵手巧,小儿子十分可爱。
师:二儿子能干。
师:原来一家人亲亲热热地生活在一起,小有所依,老有所养,自在安定,老人就很满足了。被陶醉的仅仅只有老人吗?
生:还有词人。
生:还有我。
师:还有我们。
师:其实词人辛弃疾当时是南宋朝廷的一位官员。在900多年前,金国灭掉北宋,对南宋朝廷紧追不舍,企图彻底灭宋。金兵攻占都城,大肆抢劫和屠杀。你们听——
播放战乱的配音,学生静听。
师:辛弃疾看到的是汉人生命、财产得不到保护,生活无比痛苦。他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然而,他屡遭奸人陷害,被贬官十八年,壮志难酬。 当他在当时还没有被金兵占领的上饶地区,看到这样的村居景象,(出示词和图)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他心里在想:如果所有的地方都没有战争,都像这里这样安定多好啊!
生:他多么希望世界能够永远和平啊!
师:原来是这样安定的生活画面打动了词人的心。(板书:安)词人一生时刻准备着奔赴战场,抗击金兵,让失地的老百姓也能够过上像这样安定的生活。谁来读?
播放音乐,1生朗读。
师:多么和谐美好的村居景象!多么幸福自在的一家老小!
师:这样的画面,这样的词句,同样深深地触动了同学们的心。请拿出作业纸来,在画面写上你最喜欢的词句。
学生完成词句配画的书写作业。
师:注意头正、肩平、腰背挺直。
学生练习书写。
师: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字的大小一致,行款整齐。
学生练习书写。
师: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写,不仅要写到画面上,还要写到我们的心里去。
学生练习书写。
师:请写好的同学带上自己的作品到前面来展示。
学生陆续上台展示。
师:你们看,他们的书写工整,字的大小一致,行款整齐。
师(举起一幅作品):我刚才在看的时候,发现这样一幅作品。你们看看这幅作品存在什么问题?
生:这幅作品,字与字之间的空距太大了。
师:这样就显得很松散。同学们在练字的时候,要好好揣摩。
师:课后,请完成这样的创意作业:①完成一幅词配画的作品;②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③辛弃疾,被称为“南宋爱国词人”。他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词。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并读一读。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