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9-7-18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二、自正及反,形成逆联想教育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在论述心理过程的可逆性时指出“在一种逆向思路中,思维并不总是沿着完全相同的思路进行,而只是向相反方向运动。”“向相反方向运动”的逆联想能力不像还原过程那样严格地按照相反的次序出现并最终回到始发点上,而是由眼前的事物、事实或过程联想到与之相反或相对立的别样事物、事实或别种过程,从而进入新的数学意境。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地由正及反的逆联想能力,如学生理解了“8比5多3”后,让学生想到“5比8少3”,由“修了一条路的3/5”想到“还剩2/5没有修”……
经常这样从已知出发诱导学生“反过来想想”,便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由正及反的逆联想习惯,日后学生在正向解题感到困难时,就会自觉地调整思维方向——向着相反方向进行某种试探、猜测,联想出新的意念,产生新的领悟。如“某店有两个仓库,甲仓存米是乙仓存米的3.5倍。当乙仓运出6.25吨米后,甲仓存米是乙仓的6倍。甲乙两仓现在各存米多少吨?”学生往往习惯于顺着题意从倍数角度得出“乙仓现存粮 6.25+(6-3.5)=2.5(吨l,甲仓现存粮2.5×6=15(吨)”的错误解答。有的学生虽然也能看出作为1倍量的乙仓存米的质量是变化的,却又不知从何入手分析。具有逆联想能力的学生则能自觉地让思维向相反的方向重建,从变化的量(乙仓存米的质量)逆想到不变的量 (甲仓存米的质量),从而换用甲仓存米的质量为单位“l”的量,实现由倍到率的思路逆转,先求出甲仓存米的质量为6.25÷(1/3.5-1/5)=52.5(吨)再求出乙仓现在存米为52.5÷6=8.75(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