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9-29 21:20:02
|
只看该作者
《学奕》说课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假如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安排这篇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因而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本课是学生第三次接触古文。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学情分析
作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很早就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古文,所以对文言文他们不会感到陌生,而且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也大致了解学习古文的步骤,和一些重要环节,比如说:有节奏地读、明白古文的意思和所揭示的道理。所以本文的教学应重在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如“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在此基础上,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理解古文中的几个“之”,尤其是后4个。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琢磨出“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这个班的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很多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不错而且思维灵活、部分同学语言表达能力很强。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堂应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文教学应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强,我确定了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确定下“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这一基调,让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讲。我采用了如下手段:其一,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故事内容;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读中体悟意思。其二,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通过本文的学习,适当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孟子名句,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律美,提高审美情趣,把语言训练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4、明白道理、熟读背诵
5、课外拓展、提出希望
第一步,由想象古诗开课,我提供画面,学生配以恰当的诗句,接着让孩子们和我一起穿越时空来到两千多年前去与孟子对话,揭示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课题的意思。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思维,把学生带入古色古香的学习情景。
【预期效果】学生能看图诵出几句古诗,展示丰富的知识积累。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很多同学觉得读起来很绕口,难以理解,这时老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模仿再自由地读,然后指名读、齐读,反复地读,并相机指导断句,要读得连而不断。
【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以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动口、动脑、自我磨练诵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又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预期效果】小学生模仿性强,学生根据教师范读模仿试读,在实践中培养语感,学会吟咏。
第三步,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这一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读懂课文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向同学请教、小组讨论。有了这些好方法,同学学起来就方便多了。接下来安排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学生都热闹地讨论,安静地思考,在交流中汇报学习结果。整篇文章我分为三部分引导学习理解意思,学生可自由地发言。课件中对这三部分设置不同的链接,根据课堂学生交流的情况灵活处理。老师引导大家逐字逐字地理解一句话,更加明确弄懂文言文的方法,其余句子就尽量让学生自己理解,如果有疑难的地方,老师就给予点拨。读懂每句意思后,再次让学生朗读,三段朗读也尽量安排不同的方式去读,读出感情来。这一环节中还有个难点,就是发现文中有很多“之”字,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这几个字加粗,用不同颜色显示出来,引导学生理解意思,并明确文言文语言的特点——简练,完成第四个教学目标。
这一环节的最后,让同学说说全文的意思。先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名一人说,两同学表演。
【设计意图】现代认知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研究证明,学习者之所以愿意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是因为他们了解到新的学习任务同自己后续的学习、生活有着什么样的联系。所以,学什么、用什么方式学,这是在任何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与学习者沟通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知道了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动机,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谈论中,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预期效果】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大部分孩子都能理解古文的大致意思,有个别不懂的句子在全班交流中点拨引导。
第四步,明白道理、熟读背诵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就两个人的学习态度加以总结,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经历。然后引导学生背诵整篇文言文。
【设计意图】在交谈中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体验,并用最简洁的表达形式来表达各自“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在准确地摸清学生底细的基础上,逐步引领学生由现实走进文本,又由文本回到现实,在阅读教学中走一个来回。
【预期效果】学生都能明白古文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部分同学还能当堂背诵。
第五步,课外拓展、提出希望
首先让学生总结,用好方法学习文言文不是那么难,让学生试着再利用这些方法理解一句新文言文。然后送同学们一句话:专心致志则大有所为也,也是让学生加深对文章道理的理解。最后让同学课外研读孟子的其他警句,结束教学。
【设计意图】推荐几句孟子的经典名句,在加大课外阅读量的基础上,融语文课程中“积累”和“实践”等多种目标于一体,将有形的课堂在无形中加以拓展,而学生也必将在拓展中再次受益,更深的感受中国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预期效果】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调动,对古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非常简洁,突出这篇古文的道理:专心致志。
六、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本课的教学中,值得以后继续尝试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有条理、有目的地学习本课文言文。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本课时,我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通、读顺、读懂文言文,并且指导学生如何读出韵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律美。值得一提的是,教学文言文,教师的范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指导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诱发学生的情感。
三、本节课围绕着“读、译、悟、背”四个环节教学,这几个环节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思路非常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活动规律。在教学本课时,老师始终只是个指导者,将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本身是存在着缺陷的艺术,在本课的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一、因为老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有些细节处理得不够巧妙。比如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其他学生纠正点评。
二、课堂上对学生情绪调动不够,联系实际谈的不多,背诵的时间太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