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9-7-5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三、策略之三——让学生实践数学美的价值
一是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应当“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且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平均数》一课,在规律出来以后,我没有反复地练习,而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身边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激发认知冲突。“我们班的平均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班同学的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家庭平均每月的用电量是多少?”等等。在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里,大家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比较分析数据和提出新的活动设想,用平均数的知识成功地解决了生活实际问题,体验到了学以致用,感受到了自己学的数学的实用价值,对数学的好感油然而生。
二是有效地突破难点,敦促学生去重新思考、仔细辨别、耐心验证。平时教学,我们都希望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那种“风筝飞干尺,自有绳在手”的境界是大家追求的。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中,“物体平移的距离”对学生来说,恰恰是似懂而非懂,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究竟房子图向右平移了几格”成为学生争议的焦点。这时,我没有直接指出数的方法,也没有以“请学生介绍正确方法”的捷径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边亲自操作边畅所欲言,错的所以然,对的所以然,学生的交流体现了他们的思维特点。
师:认识了平移和旋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移房子”的游戏,好吗?介绍游戏规则,边移边说,红房子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多少格?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游戏)
师:我是这样平移的,请你观察:这幅图上的红房子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多少格?
生1:向右平移了6格。
生2:向右平移了2格。
生3:向右平移了10格。
(陆续还有学生举手.大家开始嘀咕起来——意见没法统一啦)
师:看来,同学们出现了不小的争议,在“方向”这一点上,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那么,“红房子”究竟向右平移了多少格呢?请你说说你的想法。
生l:我观察两座房子的房顶隔开了6格
生2:我是看房子之间隔开2格。
生3:我是数房子占的格子和空开的格子一共是10格。
师:我们怎样验证呢?
(学生再次动手操作,边移边数,发现“小房子”确实向右平移了6格。有的学
生欢呼起来)
师:每次这样动手平移太费神,有没有更简洁的办法,能一下子知道物体平移的格子数呢?
(学生纷纷介绍自己的巧方法,“平移的距离”此时深深烙在脑海)
|
|